2005年,重卡行业再次出现跳水,从上年的37万辆下降至23万辆,同比下降37%,行业开始出现分化。其中,从重汽分家出来的红岩遭受重创,从2000年的行业老三,却相继被重汽、陕汽、欧曼超越,排名滑落至第六。

2000年7月,亏损高达80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原“中国重汽集团”正式一分为三。原重汽集团三个整车生产厂之一的“济南重汽”改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而另两个整车生产厂下放重庆和陕西地方管理,分别组建为“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与陕汽相比,重庆重汽多少还分了点家底,起初的日子也还算过得去。但仅有斯太尔一个产品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市场日趋多元的需求,重庆重汽意识到自身在产品和资金上存在不足。经过一番运作之后,2002年12月,德隆国际和其旗下的湘火炬分别出资2000万元和2.55亿元,与重庆重汽合资组建红岩。其中,湘火炬持股51%,德隆国际持股4%。通过引入湘火炬,重庆重汽解决了资金问题,但也为日后埋下隐患。获得资金之后,重庆红岩接下来需要解决产品线的问题,合资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Img206841738.jpg

红岩早期的斯太尔平台产品

2003年12月5日,重庆红岩与意大利依维柯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共同开发生产高中档重型汽车,目标是到2008年产销重型汽车4万辆。然而,重庆红岩的合资之路却遇历经坎坷,先后经历了德隆危机、股权回购、上汽参与、名额之困。

2004上半年,重庆红岩大股东德隆国际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湘火炬随后收购了重庆红岩中德隆国际4%的股份,增持到55%。德隆危机让重庆市决定重组重庆红岩以摆脱德隆阴影。

在重组过程中,从湘火炬回购股权无疑是重庆方面最头痛的事情,在德隆危机爆发后的半年时间,重庆回购未果;随后,上汽集团的出现带来了转机,作为汽车行业国家重点扶持企业,一直准备重组重庆重汽的上汽集团有力推动了重庆市回购湘火炬的步伐。微信图片_20200305162940.jpg

2005年12月,上汽、依维柯、红岩三方签定《合资合作框架协议》

在重庆市、上汽等几方努力下,红岩成功脱离湘火炬,并最终达成由上汽集团、依维柯和重庆重汽三方成立合资公司的结果。在此之前,上汽与依维柯曾经因争夺重庆重汽而“兵戎相见”,如今却以三方合资的形式握手言和。基于三方合作前景,上汽、依维柯和重庆重汽于2004年9月启动以合资合作为主要内容的“908”项目。2005年7月12日,上汽与依维柯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将成立50:50的上汽依维柯商用车投资有限公司。2005年12月,上汽、依维柯、红岩三方签定《合资合作框架协议》,由重庆重汽向上汽依维柯转让重庆红岩67%的股权,同时,三方将在重庆成立一家发动机公司,生产依维柯技术的重型车用柴油机和其他工程配套机械。

由中中外三方合资在国内重卡行业尚属首次,但外界普遍对这次合作持乐观态度,因为重庆红岩在中国重型车市场上具有品牌和市场优势,依维柯在商用车领域具有高端的技术优势,上汽股份具有管理和资源优势。此时,成功逃离湘火炬控制的重庆重汽前途一片光明,但同为德隆系难兄难弟的陕西重汽却没有这么幸运。

QQ截图20200305164741.jpg

1127282153_nta48n.jpg

2005年8月,潍柴动力出资10.23亿元收购湘火炬

2004年4月,随着德隆系的倒塌,曾经的狩猎者成为资本市场争食的猎物。当时的湘火炬是德隆集团三剑客之一,控制着陕西重汽、法士特、株州火花塞和东风越野车四大核心业务。在围猎湘火炬的过程中,潍柴在与万向以及各路人马的明争暗斗中,最终胜出。2005年8月11日,华融与潍柴投资在北京签署合同,将湘火炬28.12%的股份以6.2亿元转让给潍柴投资,加上新疆德隆及其关联企业账面金额4亿多元的债权,潍柴总计花了10.23亿元,拿下湘火炬控制权。收购湘火炬的资金主要来自潍柴2004年在香港上市后募集到的11.6亿港元。

48bd8a32332f0047b16e6.jpg

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当选2005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2005年岁末,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当选2005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同时当选的还有王健林、李彦宏等人。谭旭光获奖的最大理由是:潍柴动力生吞了几乎和它一样大块头的汽车巨无霸湘火炬。站在领奖台上,谭旭光说:“当企业发展遇到了机遇,需要企业家,需要团队果断决策的时候,就要斗牛,要敢于斗牛。”此时的谭旭光把自己比作一名斗牛士,而他在重卡行业的斗牛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