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并促成早日达峰,中国汽车市场正加速低碳化转型。不过,相比乘用车具有较为清晰的电动化转型方向,商用车受经济成本敏感、应用场景多、长途且负荷高、政策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技术发展仍待成熟,大规模推广也尚需时日。

但这不意味商用车减碳的诉求不迫切——研究显示,虽然商用车整体保有量规模远低于乘用车,但商用车的碳排放量是乘用车的5倍~10倍,商用车二氧化碳排放占交通运输总排放比例达到53%。某种意义上,商用车减碳更是刻不容缓。

对此,专业物流能源综合服务商——点滴能源认为,未来十年,商用车领域的减碳将沿两条路径并行演进:

一条减碳路径是:新能源部分替代,特别是锂电池在客车和中轻型货车的推广,以及氢燃料电池在重型货车的应用;另一条减碳路径是:传统能源清洁化,包括燃油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的提升,清洁技术的应用,以及能源加注网络的优化升级。

“路在前方”——新能源商用车前途光明,但道阻且长

商用车市场的版图有多大、结构如何?

2020年中国商用车销量约513万辆(乘用车同期销量为1928.8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客车销量45.3万辆,重型货车销量161.94万辆,中型货车销量15.9万辆,轻型货车销量219.78万辆,微型货车销量70.84万辆。

去年的销售数据显示出,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局面下,商用车市场仍在微幅扩张中,尤其是物流用途为主的货车市场,保持在稳健发展的轨道上。

然而,把目光进一步聚焦新能源商用车的销售数据,则看到,2020年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仅为12.1万辆,其中,纯电动商用车销量11.6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销量0.4万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销量千余台,新能源整体在商用车新车市场的渗透率只有约2%。

不同于乘用车市场电动化的如火如荼,新能源商用车还处于起步阶段,远未成为主流,这其中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一是技术层面,商用车对运载能力和续航里程要求更高,且应用场景多元、车型错综复杂,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参数指标还不能完全满足,氢燃料电池虽然适合大载重、长距离运输,但技术本身未成熟,且加氢站数量不足,应用场景受到限制。

二是政策层面,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的购置和使用成本相比传统燃油车处于明显劣势,市场推广依赖政府补贴,于是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旦补贴退坡,客户购买的意愿便随之降低。2020年补贴退坡,曾导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7.2%。

尽管存在技术和政策上的瓶颈,但新能源物流车的前景仍然毋庸置疑。并且两个发展趋势已然形塑中:一是锂电池应用在市内短途配送的中小型货车上,二是氢燃料电池用于长途运输的重卡上。

根据第三方的预测,⾄2030年,新能源商用车新车渗透率将提升至20%左右,其中,中轻卡保有量将为新能源驱动(锂电池为主), 此外,3%重卡保有量将为氢能驱动,加氢站的建设数量也将稳步推进至1500座左右。

“路在脚下”——燃油车壮心未已,减碳潜力巨大

目光转向传统能源商用车。按前文引用的第三方预测——⾄2030年,新能源商用车新车渗透率提升至20%,换言之,届时八成的商用车仍为传统能源驱动。这也就意味,未来十年燃油商用车仍是绝对的主角。

正因此,点滴能源认为,商用车减碳的关键,是燃油商用车的减碳,而燃油商用车减碳路径大致有三条:

一是提高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2021年7月起,重卡柴油新车已经全面切换为国六排放标准。排放标准的提高,对于减排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数据显示,国六标准下一氧化碳的排放限值相较于国五标准降低30%,国六标准下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限值相较于国五标准降低50%、PM颗粒物降低33%。

二是柴油清洁技术的研发应用。国内外有众多科研机构长期开展柴油清洁化技术的研发,并且屡有突破。去年底,国内解放动力曾面向市场发布了“超低排放”技术,宣布该技术NOx加权排放0.018g/kW·h,比国六标准低95%,比当前全球最严苛的排放法规要求低33%。

三是优化柴油加注网络和路径。物流能源加注基础设施不足这一点,长期以来未被加以重视。事实上,目前大量新建物流园区在周边两三公里范围内,没有相应的加油站配套,从而导致车辆能源加注路径变长,能源损耗严重。如果在物流园区内配建橇装加油站等,优化加注网络的布局,将大幅缩短柴油加注路径,从而减少能源损耗和碳排放。

综上,点滴能源认为,未来十年,商用车减碳将会“两条腿走路”:一是新能源部分替代,特别是锂电池在客车和中轻型货车的推广,以及氢燃料电池在重型货车的应用;二是传统能源清洁化,包括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的提高,燃油清洁技术的应用,以及能源加注网络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