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01026165334.jpg

与商车邦在年初的判断一样,AMT自动挡重卡在2020年进入加速期,全年销量有望突破5万辆,仅欧曼一个品牌上半年的销量就达到1.3万辆,而去年整个行业才销售了8000辆。与此同时,各方参与这一市场的热情也迅速被点燃,多家企业不仅纷纷推出AMT产品,还制定出了极具挑战性的销量目标,准备明年干到万台的企业不再少数。这样的节奏恐怕超出了现阶段市场承受能力,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企业实现的方式竟然是降价,甚至提出了手动和自动挡相同价格的口号,这一不符合规律的做法显然对AMT产品的推广极为不利。

2020年,AMT重卡毫无疑问是行业增速最快、最具市场增长潜力的产品,但越是看似乐观的前景,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国内重卡行业在推广AMT时,曾经是栽过大跟头的。12年前,在重型柴油机刚刚迈入电控时代之后,有国内企业率先推出自主的AMT产品,这在当时极其具轰动效应,代表着国产重卡首次从手动迈入自动挡时代,而且很多人都认为,“欧洲重卡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自动挡在中国重卡市场的普及将指日可待。但接下来的结果表明,自动挡的发展方向没有错,只是我们把过程想得过于简单了。

微信图片_20201027093954.jpg

由于当时对于自动挡的认知还比较浅显,而且当时的电控技术基础薄弱,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发产品时,认为AMT就是在机械变速箱上加装一套自动换挡执行机构而已,于是在很短时间内,利用国内成熟的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就开发出了自主品牌的自动挡产品。但在推向市场后才发现,这种AMT只改变了换挡方式,却没有解决换挡时机问题,而这才是AMT最核心的技术。

笔者清晰地记得,在2019上海车展期间与一位欧洲最大变速箱企业的中国区技术负责人交流时,对方就国内AMT技术现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国内企业把AMT想得太简单了,AMT需要大量的数据标定,如果技术不成熟导致车辆大批量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AMT的用户口碑。

最终,这位技术负责人的担忧变成了事实,不断出现的油耗高、故障率高等问题,使得AMT重卡掉入低谷,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AMT,用户都不再信任这种技术,这种负面口碑直到12年后的今天依然还停留在很多用户的印象中。

有了前车之鉴,按说如今的AMT推广该不会再走原来的老路。从技术本身来看,不管是合资还是自主,国内AMT技术已经和12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与不断成熟的技术相比,一些企业推广AMT采取的方式显然还不太成熟。

近日,商车邦发现,有多家企业推广AMT时采取了价格与同类MT持平的做法,价格战确实简单有效,但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看着别人家AMT热销,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还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找到问题的根本。至少在现阶段,价格不是阻碍AMT推广的根本因素。因为目前自动挡重卡销量最大的欧曼,并不是靠价格打开市场的,而是靠产品本身的性能表现赢得了终端市场的认可。

就商业本身而言,AMT比手动变速箱增加了TCU和换挡执行机构,还要进行大量的研发和标定工作,从成本构成来看,两者没有理由做到价格持平,否则就违背了基本的商业规律。因为开发任何一项新技术都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在初期得不到更多成本分摊时,只能以更高价格推向市场,比如智能手机、全新换代的汽车等,如果在AMT推广初期价格与手动挡持平,那么其增加的研发和制造成本靠什么来分摊呢?

归根结底,影响AMT大范围推广的主要因素不是价格,而是性能。试想,用户如果只是因为价格原因而选购了AMT重卡,如果用户的工作场景不适合应用AMT,或者这款AMT产品存在技术不完善的地方,最终的使用体验很差,其结果是以后价格再便宜都很难再打动用户,这才是对AMT推广最大的伤害和阻碍。

在此之前,商车邦曾发布多篇AMT技术稿件在阐述一个观点,自主品牌做好AMT的关键和难点在于软件,也就是数据积累和标定。手动挡是靠驾驶员的经验,根据路况、转速和车速来换挡,而AMT是以TCU来代替人的决策,把当前工况和系统中已有工况进行比对后发出换挡指令,如果积累的数据量不够,一款AMT遇到复杂工况时的换挡策略就很难保证准确。

最近有很多企业都开始预测2025年AMT的销量占比能达到多少,但这种乐观的判断可以用来造势和鼓舞内部士气,但绝不应该让行业因此而浮躁,因为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1980年,采埃孚开发出了带有AVS预换挡系统的第一代商用车AMT,时隔17年后的1997年才开发出第二代全自动AMT产品AsTronic1,2000年开发出AsTronic2产品,2015年开发出第四代产品Traxon传胜AMT。总共历时40年,采埃孚才开发出4代AMT产品,这固然有早期电控技术条件落后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启示是,AMT技术发展一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数据,逐步进行迭代,而不是跨越式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01027093949.jpg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点,在中国市场的重卡使用环境比欧美要复杂得多,地形、运输距离、车辆载重等差异都很大,AMT数据的采集和标定、调校都需要大量时间。此外,并不是所有国内的运输场景都适合使用AMT,我们也不能完全拿欧洲所谓的95%市场普及率作为参照。

所以,在现阶段靠价格来强推AMT显然不是最佳选择,我们更应该把销售出去的每一辆AMT重卡都当作一粒种子,先要保证这粒种子本身的健康,也就是技术足够成熟,然后再花足够的时间进行精心培育,即对相关用户进行使用指导和跟踪,收集数据并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然后再逐步积累数据、完善产品。只有如此,AMT的推广才不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