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01230170126.jpg

2020年1月1日,商用车合资股比放开,标志着中国商用车正式进入后合资时代。临近岁末,斯堪尼亚、戴姆勒卡车纷纷宣布国产,沃尔沃国产化战略也将在明年公布,这意味着最快在2年之内,国产卡车与欧洲卡车将首次在中国市场迎来正面交锋。

一提到中欧卡车竞争,很多人都自然而然地认为欧洲卡车实力更强。但这一结论得出的依据主要停留在产品和技术层面,并不全面。客观来说,单论产品和技术储备,国产卡车仍然和欧洲存在一定差距,这是一个需要正确面对的事实。但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只是产品层面的竞争,规模、资金、人才、管理等因素都影响和决定着企业实力。就商用车行业而言,其竞争集中在产品技术、营销服务等几个方面,商车邦将以此为坐标对中欧卡车实力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

产品与技术对比

在重卡产品层面,国产品牌在经历了最近1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驾驶室的空间和舒适性得到明显提升,平地板、居室化趋势明显;动力大幅提升,13L大排量机型成为主流,马力提升至500-600区间,扭矩也提升至2600Nm左右,排放达到与欧六d相同的国六b水平;多挡位变速箱普及,自主AMT自动挡开始形成批量;液力缓速器、空气悬架以及轻量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机箱桥普遍实现10万公里长换油,整车B10寿命100万公里成为常态化,150万-180万公里无大修产品也开始不断涌现;在智能化、新能源方面,各大品牌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和产品投放。

反观欧洲重卡最近的10年,如果单从技术进步速度看,其实并没有国产品牌快。由于欧洲重卡技术已相当成熟,在步入产品稳定期之后,产品和技术迭代速度明显放缓。最近几年,奔驰、斯堪尼亚、沃尔沃、曼恩陆续发布新车,总体来看,这些新品与上一代产品变化不大,主要是对现有技术优化和升级,以渐变为主,比如通过空气动力学优化来降低风阻,改善发动机效率,优化变速箱结构,电子架构升级,基于智能网联技术的安全配置升级,等等。

最近几年,由于国产卡车与欧洲品牌的零部件供应体系逐步趋同,使得双方差距被迅速缩短。但从行业整体来看,国产卡车具备核心总成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相对较少,在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方面总体落后于欧洲品牌,比如发动机的控制和燃烧技术、AMT标定和控制技术、线控底盘技术,以及整车电控技术。在硬件水平和性能表现方面,国产高端卡车的油耗、保养里程以及可靠性方面与欧洲品牌的差距在缩小,只是在产品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方面还需要继续提升。

造成中国和欧洲卡车产品与技术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双方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欧洲车企基本都有百年发展历史,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处于发达和成熟阶段,而中国汽车工业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产业基础并不完善,还处在发展中阶段;二是市场环境不同导致发展理念不同。中国卡车市场属于典型的价格敏感性市场,而且法规、标准的不完善导致市场缺乏规范,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卡车企业在经营中普遍存在重市场、轻研发的倾向。

通常来说,产品技术水平是与研发投入成正比的。华为公布的2019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华为全球员工总数19.4万人,其中科研人员9.6万人,占总人数将近一半,这是华为强大的根本。

在研发投入方面目前国内卡车企业平均水平远低于欧洲车企。由于研发模式不同,在研发人员数量方面,有些国内卡车企业的研发人员也就几百人,而欧洲车企的研发人员规模基本在3000人以上。在研发费用方面,据一汽解放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研发费用为9.9亿元,占营业收入约1.5%;另据中国重汽集团对外发布的消息,其2020年营业收入预计为1407亿元,累计投入研发经费30亿元,占营业收入约2%(由于两家企业还没有发布正式年报,上述数据通过推算得出,仅供参考)。根据欧洲几家商用车企业最近几年发布的年报显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在3%-5%之间,随着电动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兴起,欧洲车企的研发投入还在不断加大。我们知道,上述两家国内企业都还有自己的核心总成研发能力,投入费用和人员算是国内商用车行业领先水平,估计排名靠后企业的相关数据还会更低。

在分析完产品与技术差距的原因之后,我们再来直观对比一下双方产品的优劣势。欧洲卡车的产品优势是可靠性和技术先进性,不足之处是对中国市场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缺乏针对性设计,车辆对于油品以及工况的适应能力相对差一些。国产卡车的优势是皮实耐用,更了解用户使用特点,市场反应能力更快,可以根据法规政策变化在最短时间内推出合适的产品。其不足之处仍然是产品质量稳定性。双方在竞争中要想获胜,唯一的方式是取长补短。

营销与服务对比

从产品与技术对比来看,欧洲卡车无疑要略占上风,但从营销渠道能力与服务网络来看,国产卡车目前占据绝对优势。

卡车营销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的业务,对营销渠道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以个体用户为主的市场,必须要求营销网络要不断下沉。在营销模式方面中国市场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早期的坐商已经转变为行商模式,也就是客户在哪儿,销售人员就要出现在哪儿,4S店的集客功能正在被不断弱化。

国内卡车企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建立起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多则上千家,少则几百家,在下面还有很多销售二网。更重要的是,在经历过充分竞争之后,国内卡车企业的经销商战斗力都很强,拥有深厚的人脉和客户资源,加上最近几年不断向精细化营销转型,销售人员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更加精准。

由于一直是以进口销售为主,欧洲品牌目前在中国的经销商数量维持在2位数,即便在欧洲本土市场,由于销售模式以及规模不同,经销商的数量也无法和国产卡车相比。在国产化之后,欧洲品牌肯定要提升营销渠道的数量,要么从现有经销商挖潜,要么是召集优秀的国产卡车经销商加入,但这都需要时间。而且,未来欧洲卡车要想在中国市场上量,面对的客户群体就会发生变化,销售人员能否适应也是一个问题。

对于国产卡车来说,欧洲卡车国产后之后肯定会降价,未来双方的竞争将会集中在45-50万元的高端市场,目前这部分市场还很小,国产卡车经销商普遍擅长销售经济型产品,对高端市场的客户把握能力方面缺乏经验,需要尽快提升卖高端产品的能力。

在服务方面应该是欧洲卡车国产化面临的最大难题。不管是进口销售还是国产,在没有足够销量规模支撑的情况下,初期的服务网络布局都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而欧洲卡车首批国产化车型主要是牵引车,长途干线运输用户对服务网点的数量和网络密度要求更高。

目前国产卡车企业的服务网络基本都已布局完成,接下来主要是优化和升级。据一汽解放最新发布的“感动服务”领航计划显示:目前解放有2100多家服务站、59家备品中心,平均服务半径缩小为52公里;形成80位本部专家、200位区域专家、总人数达到2万人以上的服务团队,并针对常规故障,承诺解放J6“6小时修复”,解放J7“4小时修复”。这样的数据,对于欧洲卡车来说,优势相当明显。

此外,近期多个国内卡车企业都打出核心总成“只换不修”的旗号,在服务政策灵活性方面,欧洲卡车即便在国产化之后,也很难和国产卡车相比。在售后服务方面,对欧洲卡车相对有利的一面是,产品故障率低,对服务需求量一般。随着产品智能化越来越高,可以通过车联网及远程诊断技术来解决服务及时性问题。在国产化之后,可以充分借助配套零部件服务网络资源,弥补整车服务网络的不足。

限于篇幅原因,上述只是商车邦对中国卡车与欧洲卡车实力对比所做的不完全分析,其他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包括品牌、管理、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本文不再逐一分析。2020年很多国产卡车企业都亮出了迈向国际一流的目标,而欧洲卡车一直被视为国际一流,所以中欧卡车迟早会有正面一战。随着多家欧洲卡车宣布国产,这一战将在中国市场率先开打。到底双方谁更强,还是实力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