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70后、80后卡车司机的记忆当中,《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就是美式长头重卡的代表,这种充满荷尔蒙的暴力美学也激发了很多年轻人当卡车司机的热情。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公路上的主流车型是解放、东风等长头卡车,最大功率140马力,平均速度50km/h;而美式重卡的最大功率超过350马力,在高速公路上平均速度能达到100km/h。在当时中国石油勘探、特种运输等领域,也曾少量进口过一些美国重卡,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了解美式长头重卡的不同之处。

笔者是一个忠实的美国重卡车迷,长期跟踪研究美国重卡的技术发展,并且多次去美国拍摄和观摩。目前美国新一代车型都采用了大圆角的降风阻造型设计,逐渐失去了传统美式重卡的霸气。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美国重卡历史最悠久的品牌之一:马克(MACK),以及马克最新产品的技术特点。

图片 1.png

笔者在某车辆园拍摄的一辆早期美式长头重卡

马克成立于1900年,是北美颇具实力的重型卡车制造商。1980年到1989年间,法国雷诺卡车公司就与马克公司展开广泛合作,并于1990年正式收购马克;2000年,沃尔沃集团斥资近16亿美元购进雷诺卡车连同其子公司马克卡车。目前马克卡车隶属于沃尔沃集团,通过沃尔沃集团的先进技术来推动马克卡车的快速发展。

马克卡车最擅长的领域是长途重载、工程车、特种车、军用车等,其细分市场占比高达30%以上。作为军用车,马克卡车曾出现在一战、二战、越战、海湾战争等战场上,是美军最忠诚的“牛头犬”,这也是马克品牌LOGO的来源。马克卡车最大的海外市场是澳大利亚,其马克Super Liner车型可牵引3—4台挂车,总长度超过40米,总重100吨以上,风驰电掣、尘土飞扬的列车已经成为澳大利亚西部荒原公路上最靓丽的风景线,也充分展示了美式重卡的暴力美学。

图片 2.png

马克super liner车型牵引3节挂车,从事畜牧业运输

马克卡车的产品矩阵分为北美和澳大利亚两大产品板块。这两个国家由于法规、道路、使用场景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产品完全不一样,前者注重高效运输,后者注重重载运输。

图片 3.png

马克在北美的主销车型图谱

根据马克卡车在北美主销车型的图谱显示,其车型包括了长途干线运输的重卡Anthem和Pinncale,中短途重载运输的重卡Granite,环卫底盘的LR(燃油+纯电),工程车底盘的TerraPro,城市配送中卡的MD(燃油+纯电),以及衍生的军用运输车型。

图片 4.png

马克Anthem重卡

马克Anthem重卡是长途干线运输的主销车型,采用MP8发动机,最大排量13升,最大功率535马力,最大扭矩2600牛米。美国8级重卡的总重36吨(气囊桥可增加1吨),吨功率已经达到14.5马力/吨,因此MP8发动机足够应对各种运输场景。另外在MP8发动机基础上开发的MP8HE高效发动机,采用了能量回收技术,具体原理是:在涡轮增压器的主轴(转速10000转/分钟以上)引出动力,通过多轮减速降低到1300转/分钟,回收的动能输入给主轴,可实现降低油耗6.5%。笔者还发现,在沃尔沃D13系列发动机上也有动力回收功能,其原理完全一致,笔者推测应该是马克卡车共享了沃尔沃集团的这一先进技术。

图片 5.png

马克北美车型的动力链

图片 6.png

马克后桥与目前主流后桥的驱动方式差异

在后桥传动方面,最大的技术特点是传动轴平直设计,这样设计有很多优势:第一,可以降低传动轴的能量损失,提成后桥的能量传递效率,比目前主流的倾斜传动轴设计可提升传动效率1%—2%;第二,可以提升整车最小离地间隙。通常重卡的最小离地间隙位置是后桥桥壳最下端,桥壳是车桥承载力的关键零部件,因此桥壳下部做了U型加厚。马克车桥通过旋转90度之后,最下端仅为桥壳后盖,最小离地间隙增大30mm左右,提高了车辆通过性,这对于军用车辆非常重要;第三,驱动力矩分布更加合理。目前主流的6×4牵引车,两根驱动桥的驱动力矩不是50:50,而是前大后小,约为60:40(各品牌车桥有所差异)。而马克后桥可以实现驱动力矩比例为50:50,有利于提升车辆操控稳定性,并且平衡两轴轮胎的磨损。在车辆陷入泥坑时,通过锁死轴间差速器可实现传动力矩比例25:75,增加最后一根桥的驱动力矩,有利于车辆脱困。脱困能力是军用卡车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马克后桥被应用在很多国家的军车上。但笔者认为,这种技术方案也有局限性,零部件过于复杂,暂时无法满足小速比、大扭矩的需求,不是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图片 7.png

马克Anthem重卡的驾驶室剖面图

在美国市场,重卡追求高时效性和高舒适性,以美国大陆桥运输为例,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总距离约4000公里,运输时间要求48小时,除去驾驶员加油、上厕所的时间,车辆平均时速要达到100km/h,最高速度要达到110km/h。马克Anthem重卡最大功率535马力,并且整车加装了很多降风阻零件,例如顶部导流罩(和驾驶室卧铺休息间融为一体)、侧裙板、侧导流板、轮罩等,结合MP8HE高效发动机,最终可降低油耗9.5%,其经济性水平处于美国重卡的前列。

美国长途卡车司机常年以车为家,因此特别重视居住舒适性,马克Anthem重卡驾驶室休息区就是一个独立的房间,最大长度为1.9米、宽度2.3米、高度2.16米。休息区可匹配电视机、电磁炉、电冰箱、饮水机、衣柜等配置,卧铺宽度可超过1.2米。整个驾驶室采用了多个气囊减振,可以充分过滤掉地面带来的各种振动,在各种路况行驶时可保证驾驶室平稳舒适。

图片 8.png

马克在澳大利亚的主销车型图谱

根据马克卡车在澳大利亚主销车型的图谱显示,其车型包括了长途干线运输的重卡Anthem,双挂重载运输的重卡Titan,多挂重载运输的重卡Super Liner,这“三兄弟”一个比一个更强悍。由于澳大利亚运输的货物重量远大于美国,因此在澳大利亚主销的马克重卡匹配MP10发动机,排量16升,最大功率685马力,最大扭矩3180牛米。近期,马克发布了最新款大马力发动机MP11,排量17升,最大功率780马力,最大扭矩3800牛米,首先匹配在马克Super Liner重卡上。在澳大利亚西部荒漠公路(硬土路,非柏油铺装路面),马克Super Liner重卡可牵引3—4挂列车,总重100吨以上,以70km/h的速度行驶,凭借其强大的动力、卓越的耐用性和高效性能,将成为澳大利亚西部畜牧业、矿业运输的标杆车型。

图片 9.png

马克重卡在澳大利亚车型的动力链

在澳大利亚市场的马克车型注重重载能力,因此其驱动桥采用了传统重载型大速比车桥,与美国市场采用的车桥有所区别。为了提升车辆的承载能力,其纵梁截面采用300mm×90mm×9.5mm,并且局部位置进行了加强处理,纵梁材料采用了超高强度钢板,可以提升车架的承载能力和可靠耐久性能。

图片 10.png

马克 Super Liner重卡,牵引3节布帘挂车

根据笔者在全国各地的走访,上世纪进口的美国重卡基本都已经报废,只能在少数收藏家的仓库当中可以看到。随着中国卡车技术快速发展,美式长头重卡也很难再与中国市场产生交集,其带来的美式暴力美学也正在从中国卡车司机的集体记忆中慢慢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