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商用车在极寒工况下到底行不行?在平均气温零下20摄氏度的工况下,为国际性赛事提供全方位高标准服务保障,亚冬会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实践检验平台。

12.png

2025年1月5日,吉利控股集团醇氢科技赋能亚冬说明会在哈尔滨举行。在2月7日于哈尔滨举行的第九届亚冬会上,吉利的醇氢电动汽车服务车队将为赛事提供全方位出行保障,这是醇氢电动汽车首次大规模服务国际性赛事。作为亚冬会官方合作伙伴,远程将在城市侧提供公共出行服务。本次活动上,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醇氢电动技术路线既是北方极寒的最优解,同时也是所有场景、工况的最优解。

13.png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

突破寒区工况技术瓶颈

尽管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高达20%,但在北方极寒区域,仍然是纯电动车难以迈过的一道技术和市场门槛。由于电池自身特性需要充放电保护等原因,导致电动车辆充电慢、续航里程衰减严重等问题,成为制约新能源商用车在北方地区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东三省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1.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在电池技术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冬季极寒工况已经成为横亘在纯电动商用车面前的一条鸿沟。但纯电动并不等于新能源技术的全部,作为多元技术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醇氢电动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给出了新能源商用车在寒区应用的最优解。

作为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特色战略技术路线,醇氢电动技术是将甲醇与电驱技术相结合,以车载高效率增程器作为发电装置,可以为车辆发电供电,相当于为电动车增加了一个“充电宝”,有效解决了纯电动车在极寒工况电池衰减带来的里程焦虑痛点。

14.png

亚冬会作为一项重要国际性赛事,在服务保障工作方面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而远程作为第9届亚冬会官方合作伙伴,其肩负的责任可想而知。那么,远程的底气来自哪里?

首先,远程背后的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在甲醇领域耕耘20年,实现了醇氢电动汽车从小批量试点运行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跨越,目前已投入运营车辆近4万台,累计行驶里程超200亿公里。吉利经过了从0到1的科学冒险过程,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路径。

第二,远程醇氢电动产品在北方地区早就实现了规模化商业运营。2023年12月,共计300台远程醇氢电动公交车交付大庆、天津。在运营一年多时间中,经历了严冬的考验,经济性、稳定性、舒适性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不久前迎来了客户的大批量复购,大庆、天津决定再次批量采购共计851台醇氢电动公交车。此外,在本届亚冬会举办地哈尔滨,已有200台醇氢电动轻卡在为城市物流运输提供保障。

第三,根据亚冬会服务保障特点,醇氢电动车辆在运营中面临着链条长、涉及范围广、能源需求量不固定等综合挑战。依托全面的醇氢生态布局,远程调动了甲醇制备、甲醇贸易、运输、当地加注站等各方力量,可以为赛事服务的醇氢电动车辆提供可靠的全方位保障。

15.png

具备全场景应用综合条件

此次能够大规模服务亚冬会,标志着醇氢电动技术已经成功突破了新能源商用车在寒区应用的最大瓶颈,在完成这一巨大跨越之后,也意味着醇氢电动商用车具备了全工况、全场景应用的综合条件。

通常来说,实现全工况应用主要考验的是新能源商用车的技术能力,而全场景应用则考验的是产品丰富度和成本竞争力。

目前,远程已经布局了醇氢电动重卡、轻卡、客车等全系产品,全面覆盖干线物流、短途运输、城市配送、工程用车、城市公交等新能源商用车主流用车场景,可以满足用户多场景、多工况、多地域的需求。

而实现全场景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市场和用户的接受度。商用车属于生产资料,用户接受的前提必须要有成本优势,要能让用户盈利,只有算好这个账,用户才会主动选择。

16.png

在初期购置成本方面,由于醇氢电动商用车相比纯电动车的电池电量大幅降低,整车成本与传统车接近,不会增加用户初期采购成本;在后期使用成本方面,远程目前已经批量装车的醇氢电动系统,可以实现每升甲醇发电2.2度,折合电价在1元/度以内,与纯电动车充电成本接近,比燃油车成本低32%。以远程星智H8M吉冷鲜为例,相比燃油车型,能耗成本节省0.6元/公里,按每天300公里运营里程计算,全年最多可节省约6.57万元;远程投入天津和大庆的醇氢电动公交车,在充分满足北方地区寒冷天气条件下快速启动,500公里续航里程,运行时保持制热开启状态使车辆温度维持在20-25摄氏度的前提下,每公里成本较纯电动车节省0.2元,按公交车8年使用周期计算,每台车可节省能耗成本18万元。

由此可见,醇氢电动商用车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工况、全场景最优解,核心就在于它很好地平衡了环保和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新能源商用车供给和需求的最优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