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广州的会场灯光不算炫目,掌声却沉甸甸。凤凰卫视与凤凰网主办的“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把目光投向全球化表现,九大奖项已全部揭晓,潍柴动力摘得“最佳全球商业贡献上市公司”。我跟你说,这不是花架子,是真刀真枪的认可,真心的。就像老话说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别光听热闹。
这个奖项的评判有标准,不是随便点赞。评委关注海外营收占比、国际市场份额、海外研发中心建设、技术标准输出和本地就业创造等专业指标。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上台颁奖时提到,这是对“在地化共生”路径的一次肯定,他说这是荣誉,也是责任。就是你要把口碑和市场都拿下,别光是出口数字。
看潍柴的成绩单就懂门道2024年营业收入2156.9亿元,海外营收1197.74亿元,占比55.53%,跨国并购、海外研发和本地化雇佣落地见效。公司在重型发动机与变速器销量位居全球前列,工业叉车领域也领跑,专业术语说来就是链主效应在发挥作用。你可能会问,靠数据就能说明一切吗?那可不一定,关键是技术输出与产业链升级能不能持续。真假的?有产出就有回声。
更重要的是,潍柴把“出海”做成了“共建”。在欧洲、北美、亚洲设立研发中心,推动当地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演进,形成了“中国技术+本地资源”的互补。听本地作方说,订单带来了就业,标准化流程带来了质量提升,彼此都实打实受益。反正,这种互利不是空头支票,是把长期投入变成了稳定产出,真心的。
这次获奖既是个样板,也是一份提醒。中国装备制造要在全球赢得话语权,得靠技术沉淀、规则贡献和生态搭建。潍柴的经验告诉我们,全球化不能仅靠规模扩张,必须把研发、雇佣、标准输出做深做活。出海要讲诚意,落地要有耐心。就是你急不得,慢工出细活,马上见效的戏码少之又少。
灯光渐暗,掌声还在,会场外雨点轻敲车窗,像是给这场评选加的些许冷静注脚。潍柴的名字被念出,既是对过去的肯定,亦是对未来的期许。等一下,全球化的路还长,谁能走得更稳更远,可能要看谁更会把技术、资本和当地诉求编成一张长期互信的网。真厉害的,不光是卖东西,更会留下价值。
我要评论
登录 后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