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新能源商用车已经进入市场驱动阶段,2025年9月,新能源商用车继续快速增长,渗透率已经突破30%。这一里程碑虽振奋人心,但不免也让人担心是否已经接近了“油电平衡”的瓶颈,后续的增长该如何突破?在基于我国能源禀赋以及“双碳”战略背景下,远程打造的特色战略技术路线——醇氢电动,以其优于氢燃料的低成本、高安全优势,以及优于纯电动的长续航、易补能优势,在更多区域市场被大力推广应用。其中,杭州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已经构建的醇氢产业生态全链路闭环,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了可规模复制的“杭州模式”样本。

作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先锋城市,杭州有其独特的城市底色,是全国第二个电量破千亿的省会城市。这一数据释放出两个重磅信号:第一,作为非能源资源型城市杭州有着庞大的能源需求;第二,杭州要通过绿色发展找到全新经济增长点。其实在“双碳”战略大背景下,每个城市都会因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而面临不同的绿色转型道路选择,而上述两个问题是很多非资源型城市都必须直面的共性问题。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统一、并符合自身特色,是这些城市走通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对此,远程醇氢电动给出绝佳方案。

image.png 

我们知道,在推进“双碳”战略过程中,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尤为关键,但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纯电和氢能技术路线却并非“万能”,纯电产品往往会受制于续航短、补能不便、冬季衰减大等问题;氢能产品往往面临制、储、运、加注,全环节的“难”与“贵”,这些成为了很多城市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的发展桎梏。

而醇氢电动产品、技术不仅从根源上解决了上述纯电和氢能的痛点,还具备符合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优势。首先,甲醇既是煤基清洁燃料,又可以由风光电制氢耦合煤化工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大规模制备,这是对我国“多煤”资源禀赋的充分利用,不仅具备零碳属性,还能满足大规模能源供给需求;第二,液态甲醇只需较低成本就能实现对现有油气管网和加注设施的改造利用,满足大规模推广对补能设施的要求;第三,醇氢电动把甲醇燃料和甲醇发动机作为能源的储存和转化单元,解决了纯电与氢燃料技术路线的主要痛点,更具备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可持续性的全面优势。相关资料显示,远程最新一代醇氢电动产品热效率已达50.3%,较国六柴油车PM污染物排放降低98%、一氧化碳降低88%、氮氧化物降低82%,燃料成本降低32%-52%。

可以说,醇氢电动产品无论是在经济稳定的清洁能源供给,还是完善补能设施角度,都满足了绿色化、大规模、可持续推广的硬性要求;而这正是杭州所积极寻求的,基于自身能源结构现状,既可以实现能源自主,同时又能打造全新经济增长点的最优答案。

image.png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0多个文件支持发展醇氢电动产业。以醇氢电动产品为核心,甲醇制备、甲醇加注、醇氢动力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形成醇氢电动产业生态。

聚焦到杭州,今年1月,浙江省商务厅等9部门印发《浙江省车用甲醇燃料加注站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杭州、温州、湖州、台州4个城市作为试点,探索适合浙江的车用甲醇燃料加注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标准;2024年年底,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印发《杭州市新能源工程渣土车推广应用支持政策(试行)》的通知,鼓励购置包括醇氢电动在内的新能源工程渣土车,加快甲醇加注等供能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杭州市城投集团已批量采购远程X7M醇氢电动自卸车、搅拌车并投入使用,经实际运营测算,车辆综合经济性优势明显。远程X7M醇氢电动搅拌车综合续航可达600km,补能仅需5分钟,运输30万方量混凝土可比电车节省6台车的运力。

除了政策端的积极引导,杭州还积极强化对醇氢电动的产业投资,注重车端的落地应用。今年6月底,由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控股,杭州市城投集团、钱塘区共同参股投资建设的杭州醇氢电动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制造总部基地项目顺利竣工,重点服务渣土运输、环卫清洁等城市刚需场景,一举填补了杭州在新能源商用车制造业空白;7月,远程旗下醇氢科技宣布完成第三轮超2亿美元的融资,由杭州高新金投领投。目前,浙江省已投入运营醇氢电动汽车近千台,包括轻卡、重卡、客车,覆盖城市物流、城间物流、公共出行、市政工程等多个场景。

image.png 

截至目前,杭州在政策引导、产业投资以及车端应用层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醇氢产业生态全链路闭环,通过打造醇氢电动“杭州模式”,实现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战略性转型。随着“杭州模式”的不断深入实践,预计醇氢电动将成为更多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示范和参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