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令商用车行业印象深刻的一年,这一年商用车市场进入调整期,而与此同时,新能源化的浪潮风起云涌。新能源补贴虽然退出了,但是公共领域电动化、换电模式及氢燃料电池试点示范等一系列推动手段仍将对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此外,新模式、新生态的涌现也在市场端不断形成机会。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商用车动力多元化背景下的增程式路线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如何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并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成为关键核心。在车用能源技术路线方面,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及其他替代燃料的多元化发展为商用车产品提供了更多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汽柴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占道路运输的主要部分,我们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实现用能结构的转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传统内燃动力在驱动交通运输业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从燃料消耗量和排放角度来看,仍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电动化技术的引入为节能降耗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此背景下,多种混动构型、增程式电动等技术路线不断在商用车上实现应用。同时,商用车使用场景的丰富性也给诸多技术路线提供了发挥各自优势的充足空间。增程式电动技术路线也成为了商用车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技术路线。

增程式电动车由增程器带动发电机发电,通过驱动电机为车辆提供驱动力,增程器不直接驱动车辆。增程式电动车具备纯电和增程两种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焦虑,同时相比传统燃油车型具备节能减排优势。目前已有比亚迪、吉利远程、玉柴等商用车企业推出了增程式电动商用车动力产品,在城市公交、矿卡、轻卡等车型上实现了落地应用。

6.png

图源:驱动视界

站在细分场景的角度思考增程式路线的应用

纯电动车型在一些场景下存在续航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及补电不便利等问题。虽然伴随着三电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续航能力逐步增强,但商用车使用场景的多样性使得纯电动车型难以满足全部场景的使用需要,续航和补能的问题在部分场景下仍然是核心痛点。增程技术的使用,有效解决了续航里程痛点,可以使新能源商用车的场景适应能力大大增强。以轻卡为例,相比于纯电动车型而言,增程车型不仅可以接同城短单,还有能力实现跨城运输,这相当于无形中扩大了运单来源,有利于提升运营收益。

除了续航里程难题,补电便利性也应重点考量。近几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但是对于商用车的运营而言,并不能覆盖全场景的使用需要。这并非仅仅是因资源统筹和布局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在各区域及场景之下做到面面俱到。以大湾区的澳门特区为例,因地理空间有限,不足以支撑充电设施大规模建设,因而选择玉柴的增程动力用于公交运营,成为应用增程技术路线解决场景困境的典型案例。

增程式电动商用车发展展望

增程式电动商用车可进行充电且具备能量回收能力,增程器可始终工作于最佳油耗点,具备较高的燃烧效率。目前商用车燃油增程器发电效率可达4.4kW·h/L以上,燃气增程器发电效率可达5.2kW·h/kg以上,具备较高的节能率。此外,其他多种替代燃料、可再生能源也可应用于增程系统,进一步推动商用车能源多样化发展。另外,增程式电动车型在带电量方面也应从使用场景出发进行选择,根据不同场景下车型的运营特点,在满足纯电续航里程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匹配带电量,提升增程系统的集成度,进一步降低车辆初始购置成本及自重,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我们正在追求绿色低碳终极解决方案的道路上快速前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场景需求和产业转型的客观规律,一步到位实现最终目标。毕竟,技术和产品最终要服务于市场和用户,在讲求效率的运输行业,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产品才是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