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车邦在调研时发现:很多物流车队都在积极转型,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在车辆更换时不再购买车辆,而是选择租赁车辆,从而降低经营风险。那么,新车向谁租赁呢?很多物流车队老板认为租赁平台都有套路,于是创新了一种租赁模式:向自己的员工租赁。首先由员工贷款买下一台电动轻卡,再以市场价格的租金租给老板。而老板依然雇佣这位员工开车,员工驾驶的就是自己购买的这辆车。

33.png

在4.2米电动轻卡租赁市场,远程已成为主力军

估计大家刚听到这个案例,都会被绕来绕去的逻辑关系搞懵圈了。但是仔细梳理分析发现,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轻资产运营是必然趋势

假设某物流车队有40台重卡、60台轻卡,按照重卡50万元/台(加挂车)、轻卡15万/台计算,需要投入2900万。再加上司机的工资、车辆保险、车辆维修、场地租赁等,每年还要投入1600万。如果在货运行情较好的情况下,车辆的投资能够在2年收回。但是时过境迁,现在的行情已经跌到谷底,并且账期为三个月或半年,物流车队运营状况举步维艰。为了保证车辆运营的可靠性,通常车队会在第五年做车辆置换,在2023年之前,五年的柴油重卡残值能达到30%。然而在2024年其残值不到20%,相当于废钢的价格。随着国家环保要求持续加严,大城市制定了严格的限行措施,柴油轻卡在置换时基本选择电动轻卡,以100kWh电动轻卡为例,其价格大约为19万元/台(含货厢和手续),比柴油轻卡贵了46%左右。

因此在车辆置换时,车队老板要全面考虑未来货源的稳定性、车辆技术迭代速度、货运行情的走向、每台车的利润率等。商车邦调研发现,由于很多大型物流公司的货运量还在降低,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纷纷选择了租赁车辆,走轻资产运营的道路。

34.png

租赁成为车队未来获取车辆使用权的主要方式

租赁平台乱象

在2020年之后,电动轻卡的租赁公司、租赁平台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发展。商车邦分析其主要来源如下:1、商用车企业建立的租赁公司,其目的是推广自家品牌的电动卡车;2、小型货运信息平台的转型。货运信息平台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背后都是资本在运作。被淘汰的小型货运信息平台则转为租赁平台,具体运营模式有带货源租赁、以租代售等;3、社会闲杂资本投资,通常是几个人合伙开办,设计了很多套路,通过提高贷款额度来欺骗客户。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对这些高贷欺骗客户的行为进行严厉整治。

根据商车邦调研发现:目前租赁市场非常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不按照合同办事,在退押金时产生很多纠纷。租金也没有行业权威统一核算标准,市场竞争就是杀价格,最后杀到没有利润。尤其在客户退租车辆时,租赁平台会以各种理由去克扣押金。商车邦建议:由行业领先的租赁平台共同制定租金的核算标准,充分考虑车辆购置成本、车辆性能、租赁期限、年行驶里程等,同时,制定车辆在退租时需要赔偿的合理标准。

35.png

租赁、以租代售成为电动轻卡市场的主流

自有车辆和社会车辆的比例权衡

根据商车邦调研:有的物流车队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全部采用自有车辆,属于重资产运营,资金压力非常大;有的物流车队为了轻资产运作,全部采用社会车辆,物流车队实际上成了货运信息平台,虽然运输价格低,但是无法保证服务质量;有的物流车队会选择3:7,自有车辆占比30%,社会车辆占比70%。在货运量降低时,首先确保自有车辆能够满负荷运营,社会车辆根据货运行情进行动态调节。

高质量的货运服务必须要有大比例的自有车辆,这样才能做到精准控制。自有车辆可以购买,也可以租赁,只要实际使用权在物流车队即可。考虑到租赁市场非常混乱,因此物流车队老板提出向员工进行租赁,毕竟双方合作多年,有信任基础。

36.png

未来电动轻卡市场,预计70%的客户会选择租赁

商业模式的成本和利润测算

首先,员工贷款购买一辆100kWh电动轻卡,全部办理下来19万元。首付4万元,贷款15万元,按照36期还款,厂家有贴息政策,则员工每个月还款额为4200元。

物流车队向员工租赁这台电动轻卡,合同期为2年,租金为5100元/月,与市场价格基本相同。由于双方有信任基础,车队不需要支付押金,可以降低车队的资金占用。

物流车队雇佣员工去开车,电动轻卡司机的工资水平约为6000元/月。

电动轻卡每年的日常维护费用、保险费用等,都是由员工负担,大约每年2.4万元。2024年电动轻卡的保险费用暴涨,4.2米电动轻卡的保险费用约1.6万元,已经成为租赁市场最大的痛点。

物流公司每年向员工支付租金6.12万元,员工每年向银行还款5.04万元,支付维修费用、保险费用等2.4万元。因此,员工每年还要多支出1.32万元。

等2年合同到期后,只要物流车队的货源没有大幅降低,依然要控制自有车辆的占比,因此还会再续租1年。

等3年到期之后,员工的贷款已经还完,此时车辆的残值为8万元。这三年,车辆租金总额为18.36万元,员工支付贷款15.12万元,员工支付维修费用、保险费用等7.2万元,则员工要自付3.96万元,再加上首付4万元,员工总支付了7.96万元,与车辆残值基本相当。这就是租赁业务的盈亏平衡点。

第4年和第5年,物流车队以4000元/月去租赁(车况下降、租金也会下降),则总收入为9.6万元,扣除每年维修费用、保险费用等4.8万元,此时就能产生纯利润4.8万元。

第5年结束时,物流车队不再租赁这台车,员工以4万元将车卖掉(说明:电池的残值较高),相当于5年的时间,员工投资这台车的收益是8.8万元。

通过上述分析,商车邦认为:员工买车租赁给老板这种模式,主要是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物流车队通过租赁员工的车辆,确保了自有车辆的占比和服务质量;员工通过长期合作,不仅能获得稳定的工作,还能通过租赁业务赚到合理的利润,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建议尝试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