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总投资11.475亿美元的博世动力总成有限公司(RBCD)在无锡成立,这是博世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商用车共轨系统生产基地,与其同期建设的还有一个具有原创开发能力的技术中心,这一首开行业先河的战略举措,为博世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年来,伴随着中国商用车尤其是重卡市场的高速增长,博世动力在中国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如今,站在20年的新起点上,博世动力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商用车新能源化风起云涌,靠共轨系统称霸市场多年的博世动力将走向何方?在切换新赛道之后,博世动力多年的技术积淀能否支持它继续实现领跑?
博世已经不是原来的博世
近日,博世动力20周年媒体开放日期间,商车邦走进位于无锡的博世动力公司,通过参观电机产线、氢燃料电池中心、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以及产品技术交流,看到了一个与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博世。
在产品线方面,除了传统的燃油共轨喷射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博世动力还布局了天然气、甲醇、氢内燃机等业务。在新能源领域,博世研发制造的产品包括燃料电池电堆和关键零部件、电控系统、电机、重型电驱桥、热管理系统。此外,电控助力转向、EBS以及包括雷达、摄像头组成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都是博世的业务范围之内。
从单一聚焦柴油系统业务到如今实现产品多元化布局,从原来的一套方案服务于整个板块,转变为基于市场应用场景来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博世动力仅仅只用了五年。
2019年,在公司成立15周年之际,博世动力宣布实施战略转型,同年,博世动力燃料电池中心在无锡奠基,这也是博世集团首个在德国本土以外设立的燃料电池中心,由此,博世动力正式迈向电动化转型之路。
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而是能力
与在柴油动力系统市场的一家独大完全不同,博世动力所进入的新能源领域,汇聚了来自传统商用车企、新势力以及欧美零部件巨头等各路高手,此次的业务转型,无异于博世动力在进行一次新的创业。那么,博世动力将如何继续保持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市场竞争力?能否复制在共轨时代的成功?
对于商车邦提出的上述问题,身兼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博世动力系统中国区总裁、博世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伟良表示,这也是博世动力在转型初期内部很多人都在讨论的话题。但博世动力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而是能力。他举例说,博世动力生产共轨喷油器,而共轨喷油器属于高精密零部件制造,所以,博世动力的竞争力不只是共轨喷油器产品,而是高精密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博世动力在内燃机标定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而控制系统之间都是相通的,这就形成了博世动力在电子控制方面的能力。通过对转型所需能力的深刻理解,博世动力目前已经跳出产品竞争层面,跃升到工程技术和系统能力层面上的竞争。
博世动力的电机生产线
回到产品线本身我们也能发现,博世动力布局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电机、电驱桥等新能源产品,都涉及到了高精密零部件制造以及电控系统,这都是博世动力的传统强项。虽然产品的形态和技术原理变了,但博世动力的核心能力没有变。
王伟良认为,新能源是未来的转型方向,未来的技术一定是技术向上、成本向下、功能扩展、质量提升,核心是转型速度。依托过去20年的技术沉淀,坚持软硬件并重的技术投入,在进入同样更卷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博世动力要卷技术,卷质量,卷竞争力,而不仅仅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一环。
这一理念在博世动力的新产品上已经得到体现,在过去三年间,博世氢燃料电池的制造成本每年都在以50%的比例下降。因为在氢燃料电池业务方面,博世动力不光有集成能力,而是深入到了核心零部件环节,包括膜电极、双极板、空气压缩机、进氢系统以及整个能源管理系统。通过不断提升效率和系统能力,真正做到了技术向上、成本向下。
氢燃料电池中心
众所周知,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商用车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平衡好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的关系。在这方面,博世动力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变化,基于传统的柴油系统技术优势,博世动力目前在代用燃料方面做了全面布局,包括天然气、甲醇、氢内燃机等都有相应产品和技术储备。
在天然气动力方面,博世计划把欧洲的天然气直喷项目引入国内,相比现有的点燃形式,将会有效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在甲醇动力方面,博世动力通过与整车企业合作,重点解决了甲醇动力容易失火和冷启动困难两大技术难题。接下来,将会重点研究甲醇的直喷技术;在氢内燃机方面,博世动力目前可以提供直喷技术,也可以提供气道喷射产品。
在媒体交流会上,关于商用车产品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王伟良给出了这样三点判断:一是绝对安全,二是绝对高效,三是相对舒适。因为商用车是生产资料,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购置成本。安全和高效是必须的,舒适性适度就可以。
对于商用车产品清晰而务实的研发理念,在新能源业务上有一个正确的转型方向,在高精密制造和电控领域的深厚积累,这些就是博世动力在换道新能源之后的三大核心竞争力。
我要评论
登录 后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