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商车邦受邀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2024汉诺威商用车展,并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走访。此行最大感受就是,在切换到新能源赛道之后,欧洲重卡已经不再具备领先优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各种资源,中国电动重卡在市场规模、产品布局、技术成熟度方面,处于领跑位置。当然,这种领先能否一直保持下去,改变此前在柴油重卡技术领域的落后局面,仍然存在很大变数。

1.png

作为行业公认的全球第一大商用车展,2024年汉诺威商用车展相比往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欧洲市场不景气影响,参展商的规模以及人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缩水。欧洲七大传统重卡品牌仍是展会的主力和焦点,但风头远不及当年。尽管各家都在展台核心位置展出了最新的新能源展车,而且数量超过了传统车型,但总给人感觉有点“被迫营业”的意思。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作为行业领军品牌需要对此做出积极回应,但转型也意味着这些百年品牌将会失去自己在柴油车领域辛苦积累起来的丰厚家底,又怎能甘心和舍得?

2.png

3.png

所以商车邦也注意到,在本届汉诺威车展上,除了电动重卡和氢燃料电池重卡外,很多车企都展出了天然气、氢气和生物燃料重卡,以此来表明,内燃机技术与商用车节能减排并不矛盾,并希望尽可能地延长内燃机产品的生命周期。

而当下更让欧洲重卡企业闹心的是,欧盟已经明确了欧七排放的实施安排,很多欧洲车企必须要投资完成现有柴油车的排放升级。对此,一位欧洲商用车企高层直言不讳地说:“既然电动化转型已经不可改变,为何还要为了改善一点点污染物的排放,浪费大量的研发资源。”无奈和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4.png

除此之外,商车邦从各家企业高管在不同场合的发言中也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于欧洲政府在电动化转型中不能提供有力支持颇有微词,其焦点集中在充电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根据计划,欧洲到2025年将有约4万辆电动中型和重型卡车投入使用,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27万辆。在对应的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测算,在2025年需要建立1万-1.5万个高功率公共充电站,2030年要达到4万-5万个。对于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从目前现实情况看,几乎不可能按期完成。商车邦在德国的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观察发现,这些服务区的确设有充电桩,但只能为家用车辆充电,公共重卡充电站极其短缺,目前在整个德国大约有六百多个,电动重卡充电只能在客户自己的场站来解决。

5.png

德国一条高速公路用于电动卡车测试铺设的架空线

6.png

戴姆勒卡车、沃尔沃集团和传拓合资成立的Milence充电站公司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按照现有重卡充电站建设的节奏,恐怕欧洲电动卡车的销量目标也很难按期完成。面对这种不利情况,欧洲各车企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戴姆勒卡车、沃尔沃集团和传拓集团已经共同投资5亿欧元成立了一家充电站合资公司Milence,计划将在欧洲建设1700个充电站。除了横向合作,各大车企自己也分别在寻求不同方面的合作伙伴,来开展充电桩的网络布局。而一些尝试电动化转型的物流车队,也在利用自己的场站进行充电桩的建设。但由于涉及到电力、场地以及各种流程审批问题,整体推进的速度相当缓慢。

7.png

德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充电桩只服务乘用车

8.png

一座厂区内建设的卡车充电桩

基础设施不足只是一个方面,从市场用户端反馈来看,影响欧洲电动重卡推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高电价带来的高使用成本。以德国为例,每升柴油的价格约为1.50欧元,充电价格约为每度电60欧分。按照一辆柴油重卡平均油耗百公里30L计算,每公里能耗成本是0.45欧元。电动重卡按照平均一公里一度电计算,每公里的能耗成本为0.60欧元。也就是说,对于德国电动重卡用户而言,每公里的能耗成本要比柴油车增加0.15欧元。根据德国某物流公司负责人测算,只有当每度电的价格控制在30欧分,电动重卡的TCO才能超过柴油车。

9.png

反观国内市场,目前柴油价格为7.5元/L,充电价格平均0.9元/kWh,柴油重卡按照百公里油耗35L计算,每公里能耗成本2.6元;电动重卡按照百公里电耗120度计算,每公里能耗成本只有1元,相比柴油重卡1公里节省1.6元。除了能耗成本的巨大反差,在整车成本方面也是如此。目前欧洲一台电动重卡的售价是同等规格柴油卡车的2倍左右,而国内随着电池价格大幅下降,目前带电量423kWh的电动重卡售价只有49万元左右,比同等规格的柴油重卡价格只高了30%左右。而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充电站、换电站模式百花齐放,随着各路资本的涌入,国内一些区域的充换电市场甚至已经出现饱和现象。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再回到本次汉诺威商用车展,商车邦也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军团的大批涌入,已经引起了欧洲市场的高度关注。以山东重工集团、比亚迪商用车为代表的整车企业,以宁德时代、瑞浦兰钧为代表的电池企业,都吸引了大批的观众。与此同时,来自美国的特斯拉Semi重卡,虽然展台位置偏僻,只带了一台整车和一个电驱桥,展台人气却丝毫不逊色,为了上车体验,人们在展车前排起了长队。通过这样的景象也充分说明,欧洲重卡行业正在紧密跟踪和研究中国和北美电动重卡的技术发展。

15.png

欧洲重卡企业展出的重型电驱桥

16.png

据商车邦了解,欧洲电动重卡虽然起步稍慢,但在三电核心技术方面很多企业都有相应的布局和储备。三电技术本身离不开精密制造和软件控制,而这些都是欧洲重卡的传统强项。目前他们可能最短缺的就是市场应用经验和数据积累,这正是国内电动重卡暂时领先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欧洲电动重卡市场全面启动之后,中国电动重卡的先发优势还能继续保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