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下半年至今的一年左右时间里,从120度电量到165度电量,大电量的纯电轻卡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也将纯电轻卡的单次续航里程记录刷新到500公里,新车市场售价也从10多万元推高到20万-30万。那么这些大电量车型的推出,市场反响到底如何?新能源商用车之家最近深入到北京市场的销售和运营端进行了一番走访。
销售端:叫好不叫座
新能源商用车之家近期走访北京某轻卡大型销售网点时发现,纯电轻卡的新车型已不再是以去年主推的100度电量车型,而变成了120-150度电量不等的车型产品,这些车型除了电池电量不同程度进行了加大以外,驾驶室等其他设计也变得百花齐放,有的驾驶室进行了比较特别的“跃层”设计,有的驾驶室采用了2000毫米以上宽度的宽体设计,等等,无论在用户最需要的续航能力,还是满足从城配到城际的多场景化运输需求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问及经销商效果如何,给予的回复都是,“看的和问的人很多,真正买的人却很少”,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位经销商的话一语中的:大电量的新车价格太高,而保值率又太低。据了解,120-150度电量的纯电轻卡产品普遍售价都在20万-30万元,比目前100度电量15万元左右的新车售价最多高过一倍,这也是大电量车型叫好不叫座的首要原因。
而另一方面,各品牌大电量车型的密集推出,又进一步拉低了二手纯电轻卡的销售价格,使二手车的残值进一步降低。以市场上同样100度电量的新车和二手车对比不难看出,二手纯电轻卡售价根据车况不同,市场价格只有7万-8万元,仅仅一到两年的时间,价格下降了50%以上,而像80度电量的二手车型直接没有了销量,市场保值率太低,这也让许多用户保持观望。
运营端:大电量要因运输场景而定
如果说大电量车型对于销售端而言,价格和保值率是好不好卖的重要影响因素,那么,对于运营端而言,需不需要大电量车型,以及需要多大电量的车型,用户考虑的因素更多是应用场景。在新能源商用车之家深入北京市场各运输场景发现,虽然120-150度电量产品车型推出已有一段时间,但是市场仍然以80-100度电量车型最为常见。
对于个人散户为主的平台场景用户,对大电量车型最为期待,认为电量在技术水平允许的情况下,越大越好。一方面,这类用户由于运输距离没有局限性,从城配短单到城际长单往往都有涉及,更大电量的车型有更好的线路兼容性。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上120度以上电量车型还有一定的稀缺性,尤其是城际远途订单有更大的抢单优势,以及在单公里运价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有更大的总价和竞价优势。
对于一般的城配场景用户,对大电量车型也同样有所期待,但由于每天100-200公里的运输里程相对固定,大多数用户认为在现有80-100度电量车型的基础上,提高20%左右的电量(100-120度)就完全够用,而这些电量主要用于应对北京冬季续航的里程衰减。
对于高速专线和重载用户,这些用户的线路特别固定,主要线路为北京各机场货运场站到大型分拣点或物流园,且80%以上全程高速,运行时速都在80-90公里/小时,且有类似桶装水、酒水运输的重载需要,在北京不考虑季节性因素的情况下,能耗水平通常会比城配运输(运行时速60-70公里/小时)高出40%~50%,而这些用户希望大电量的原因,主要是弥补长时间高速行驶的额外电量损耗,同时避免在电费过高的高速沿线补电,亦可保证更高的运输时效。
通过对北京市场走访来看,用户对于大电量纯电轻卡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期待,但是大电量车型在市场上依然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主要受限于车辆价格、保值率以及具体运营场景的电量规划等方面。只有真正解决这几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加快大电量车型的市场推广。
我要评论
登录 后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