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商用车之家第二届北京国际充换电与光储充展览会各家展台走访时发现,今年除了重卡兆瓦级液冷超充产品更为火热以外,经过技术改进相对更大规模应用的风冷快充一体桩产品,由于具备更好的经济性,也成为了各家展示技术实力的另一战场。那么,这些产品针对重卡的运输环境,都做了哪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升级呢?
功率转换效率越来越高
对于重卡充电桩场站,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高效补能,不仅是电动重卡车队的关注点,更是电桩运营商能否获得最大化收益的关键。除了重卡充电桩的规模化建设,电桩本身的转换效率也变得越发重要。
以重卡快充站使用充电效率更高的400千瓦充电桩为例,假设每天工作15小时,每天节省的电量损耗为400千瓦X 3%(峰值效率98%充电桩与市面上通常峰值效率95%充电桩差值)X 15小时,那么每台桩每天可节约180度电,假设每年工作300天,每年可节省的电量就为5.4万度/年,以0.6元每度电的基础电价核算,每台桩每年可节省成本约3.24万元。尤其对于电动重卡等重载场景,电站规模越大,可节省的成本越可观。
从本次展会上了解到,充电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更多源于底层电路设计的跃升和电子元器件的升级,通过这些底层硬件设计逻辑和软件算法的提升,进一步减少了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随着碳化硅(SIC)和高频变压器等先进元器件的进化,充电模块在更小体积内实现了更强功率输出,并降低了整体电流热阻,确保在满载、半载以及轻载充电下,整体提升转换效率的同时,更能确保高效稳定的运行。
风道散热、防尘等设计成为重点提升方向
不仅如此,当重卡充电桩直面矿山粉尘、港口盐雾、高原低温的极限挑战时,如何保障稳定运行,就成为重卡充电场站面对的第二大挑战,特别是风冷式一体快充桩,在风道和散热方面的提升就变得尤其重要。
比如,特来电风冷式电桩,在整体式散热上,采用了比较特别的“几”字型风道设计,相当于在进风口处进行一个折弯,这样对于更小颗粒的水汽,以及更大颗粒的尘土都会被更好地过滤掉。在电桩内部防护网设计方面,更有过滤网从粗滤到细滤的三层过滤装置,让水汽和灰尘进入电路板的概率可以进一步降低。在充电枪上,底部还特别加装了一个低噪音的小型散热风扇,让充电时的过枪温度更低,可以做到电桩充电限制更少,稳流效果更好。
还比如,一些厂商也推出了独立风道式的充电桩一体机,充电模块可以在充电桩内封闭运行,风道可以与所有器件完全隔离开,进一步降低了维护成本和故障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但由于成本相对较高,相对适用于更为恶劣环境的重卡使用场景,还有一些厂家在壳体材料上也进行了比较大的优化,比如采用优质镀锌钢板+防锈喷涂等外壳多重防护设计,使其恶劣环境下防锈蚀能力更为出众。
另外,针对重卡充电桩枪线重量整体偏重,枪线普遍相对乘用车偏长的痛点,更多充电桩企采用了吊臂式的设计,并且配合了滑轮设计,在总体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提升了重卡充电站高频次充电的用户体验。
最后,从此次展会来看,价格更为亲民的一体式风冷重卡充电桩,其技术迭代正在加速进行。尤其是转换效率更高、稳定性更优以及人性化设计更好的充电桩产品,将为各大桩企、运营商、用户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补能体验。
我要评论
登录 后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