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动重卡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在实际运营中,却面临诸多限制:例如续航里程所带来的运距限制、补能场站不足,补能时间过长等,限制了电动重卡在更多场景应用的可能。近日,华为兆瓦级液冷超充站在四川绵阳北川投入使用,或将给电动重卡的应用前景带来来重大改变。
位于四川北川的华为兆瓦级液冷超充站
电动重卡面临的补能困境
1、低补能效率影响运营时效。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电动重卡补能设备为300-400kW的普通快充桩,基本所有电动重卡都可以匹配其充电效率,补能时间普遍都在1.5小时左右。
对于运输时效性有更高要求的物流运输企业来说,这一漫长的充电时间将极大地占用车辆的运营时间。在此情况下,电动重卡难以满足高强度、高频次的运输需求,导致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大打折扣。
2、电网容量不足、充电网络布局不合理。
随着电动重卡渗透率的逐步提高,国内主要运输路线上的补能设备也在逐步拓展。现阶段许多的补能场站都布置在国道周围,这就导致其与附近村庄共用同一电网,在重卡充电高峰期会对电网容量造成巨大压力。
同时,当下很多电动重卡充电网络还是以特定运输主干道以及封闭区域的内部场站为主,布局并不合理,会出现个别区域内布局有多家充电站、有的区域却无法找到充电站的情况,无法满足中长途干线物流运输的需要。
华为兆瓦级液冷超充采用了哪些创新技术
1、高功率输出实现极速补能。
此次投入使用的华为兆瓦级液冷超充桩,采用全液冷兆瓦级2400A持续输出方案,峰值功率可达1.44兆瓦。
若匹配3.5C超充电池的电动重卡,可做到补能5分钟、续航100公里。这样的极速补能效率,相比常见的重卡补能效率提升了数倍,基本上与燃油车加油接近,极大地减少了司机的等待时间,提升了运营效率。
2、全液冷循环保证设备运行可靠性。
华为液冷超充设备采用了全封闭液冷循环技术,在充电桩外加了一个液冷水枪以保证充电枪及电池内部温度可处于适宜工作的温度,散热效率相比传统风冷技术大幅提升。
同时由于取消了散热风扇,华为液冷超充设备在煤矿、钢厂等多粉尘的恶劣工况下的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最高设计使用寿命可达10年。
3、提高充电功率同时降低电网冲击。
华为液冷超充设备采用了华为自研的第三代碳化硅(SiC)芯片,能量密度是传统芯片的3倍。
同时匹配智能功率分配算法,系统可根据接入车辆的数量和电池状态,动态调节功率,实现场站充电效率最大化。最后再通过储能系统以及车辆V2G技术,抑制大功率充电时对当地电网的冲击。
将会解决电动重卡哪些实际痛点
首先,华为兆瓦级液冷超充技术所带来的极速补能特性,可以改变电动重卡补能时间长、运营效率低的市场现状。在实现补能5分钟续航100公里的补能速度下,可以使电动重卡的日运营里程及运营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进而满足更多复杂运输场景需求,使电动重卡能够应用于中长途物流干线运输场景。
其次,电动重卡相较传统燃油重卡来说,在运营经济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里程限制导致的低运营效率,无法很好地将这一优势凸显出来。随着华为液冷兆瓦级超充网络逐渐铺开后,补能效率大幅提升,车辆出勤率以及运营里程随之提高,进而凸显其低运营成本优势。
最后,针对充电场站建设难、升级费用高、电网容量限制所带来的补能设施建设问题,华为液冷充电终端设备具有可升级的能力,可以根据电动重卡车型的更新而升级,降低场站运营改造成本。在面对电网容量限制时,华为凭借其自研的SiC芯片,也能大幅降低对电网的冲击,保证当地电网的稳定运行。
商车邦认为,随着此次华为兆瓦级液冷超充站在四川绵阳北川投入使用,凭借其在补能效率、运营成本和充电网络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为电动重卡突破更多应用场景,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我要评论
登录 后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