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商用车之家再度走访了北京至河北承德的砂石骨料电动重卡运输专线,这一运输线路往返运距通常为300-400公里,主力车型为282度和400度电的充电型和充换一体型的电动牵引车。那么,从2023年左右开线之初至今,这一线路的车电匹配情况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出现了哪些运营改变?

image.png 

据了解,这一砂石骨料电动重卡运输专线2年来呈不断快速扩张的发展趋势,已经从最初的从河北承德滦平周边至北京密云堆料场和东六环附近(往返距离300公里左右),发展为从河北承德滦平周边至北京平谷、顺义、怀柔、昌平等区域堆料场和搅拌站,线路距离已经扩展至往返400公里左右;主力车型已从最初的282度电充电型,发展为以282和400度电充电型、充换电一体车型为主(该线路也有少量351度和423度电量车型),运营规模也从最初的几十台发展为至少300台以上,还有唐山等外来车队参与竞争;充电站沿线至少分布有6座;换电站投入使用2座,新建成1座,共3座。

随着运营的逐渐成熟,以及竞争的日益白热化,该线路已经从最初的粗放式管理阶段,进入到了需要对每台车进行“精准管理”“分毫必省”的阶段。由于“高峰、尖峰”电价对于这一线路车队能耗成本影响最大,比如尖峰电费是谷电的近3.5倍(夏季7-8月、冬季12-1月之间),高峰电费是谷电的3倍。所有车队对此都统一进行了“掐尖”规避。新能源商用车之家了解到这些车的充换电规律通常为:一个班次利用谷电最低电价段充电,夜里出车跑到早上7-8点左右换班;白班另一班次司机早上8点左右接班出车,并避开10点-13点高峰电价段充换电,利用13点-17点的平价电空档充/换电,避开16点-17点的尖峰电费以及17点-22点的高峰电费充/换电。

image.png 

具体到不同电量车型又是如何进行充/换电匹配的呢?

282度电充电和充换电一体车型为例。这批线路早期的282度充电车型在沿线两端和中途一般需要补电3-4次,从滦平矿厂或者堆料场出来进入北京界不远需要补电一次,到达密云大石岭需要补电一次(赶上中午饭点顺带吃饭,或者不补),卸货后返回同一个充电站继续补电一次,回到河北滦平附近充电站补电一次。每次补电根据实际情况在30分钟到一个半小时不等。一趟活7-8个小时,补能可能要占去一大半的时间。

对于稍后引入的282度充换电一体车型而言,线路早期采用了边换边充的补电形式,一般需要在河北端换电两次,北京端充电两次,如果赶时效,往往会利用SOC 20%-80%最快充电时效,通常一次补电也仅需要30分钟左右,加上每次换电最多30分钟时间(叠加等待时间),每趟活运输时效大幅提升。但据司机反映,后期由于换电电池性能不断变差,通常换“好电池”以后就不再换电,同时线路时效性要求变低,甚至每天仅拉1趟活,导致充换电一体车型和充电车型一样,越来越多的换电车型都在使用充电桩充电。

image.png 

以400度电充电和充换电一体车型为例。这两款车型是在2025年初前后才在这条线路上逐步引进。对于400度电的充电车型,补电2-3次,就能满足往返一趟活的运输需求,充电等待的时间得到大幅度降低。而对于几乎同时期引入的400度电的充换电车型而言,在北京端充一次电,在河北端换一次电,就可以满足往返一趟活的运输需要,但一些司机对于换电电池2-3年后的性能表现也表示出了些许的担心。走访中,在问及是否需要更大电量电池时,受访司机表示,400度电量在北京春、夏、秋三季已经基本可以满足这条线路的运输需求,中途至少一次的充电时间可以兼顾吃饭和休息,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北方冬季的续航衰减问题,受访司机表示即便400度电量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捉襟见肘。

通过对上述典型线路的持续实地走访来看,在往返300-400公里运距的资源型运输线路上,综合电价、时效性等多种因素,282度电充电车型由于补能频繁对于运营的影响较大,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不适应性;400度电的充电车型由于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运输需求,包括时效、峰谷电价等因素,正在成为主流选择;从补能方式来看,必须要将充电和换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成本和效率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