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在新能源商用车之家日常市场调研中,主要关注新产品、新技术在终端市场中的应用现状、暴露出的问题与需求,以及在此背景下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比如电驱桥产品,我们发现在电动重卡集中应用的大宗资源运输场景,电驱桥产品若想深度推广,仍有以下几点需要重点突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煤炭、砂石料大宗资源运输场景的一些特殊性:车辆重载、坑洼坡路、高频倒短应该是对该场景的高度概括。

在载重方面,相较于干线物流、港口倒短、城建渣土等场景,煤炭、砂石料大宗资源运输是典型的重载运输,标载重量在49吨。一些车辆在实际过磅后重量通常会在51吨左右,也是受整体运价偏低影响,大载、超载现象也会发生。所以,相对其他场景来说,煤炭是典型的重载运输场景。

在路况方面,相较电动重卡其他使用场景,煤炭、砂石料运输更多会涉及山路坡路和坑洼路况;尤其涉及到爬松散煤堆时,电动重卡动力不足、打滑上不去现象也时有发生。即便在省道、国道,因重卡高频过路导致一些路段坑洼现象也属常见,可以说路况较为复杂。

在使用频率方面,受整体行情影响,电动重卡除需要依靠“多拉”,还要用“快跑”来增加盈利性。目前电动重卡主要应用场景仍然是倒短,从单边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直到200公里以内仍是主流运距,这就决定了电动重卡“高频短倒”的特性。车辆起停多、换挡多,对整车及关键部件耐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

得益于高效、节能的经济价值,电驱桥产品虽处于市场导入期,但已率先在快递快运、干线物流领域取得应用,这些场景路况更平顺、载重也较轻。若能进一步在煤炭、砂石料场景取得突破,则意味着电驱桥“普适”时代的全面到来。

image.png 

根据新能源商用车之家调研信息,电驱桥若想突破煤炭运输场景、更多被此领域用户接纳,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产品本身角度,虽然电动重卡自重大带来了“亏吨”问题,整车(含零部件)轻量化也是发展主流,但轻量化电驱桥“节省”的重量,对于用户来说,远不如“皮实耐造”重要。尤其是煤炭场景重载和坑洼路况,容易对电驱桥造成冲击,而一旦电驱桥损坏,维修成本和停工成本更加高昂。

image.png 

在运价下探背景下,用户对高效、节能方案是“刚需”,可以说电驱桥产品进入煤炭场景是必然趋势;但如何让电驱桥更加“皮实耐造”?新能源商用车之家认为针对煤炭重载和坑洼路况,从桥壳、桥体本身的材质应用和布置设计上可以更具针对性,让桥壳更具高承载和抗冲击的特性;桥体离地间隙采用“高通过性”设计,保证车辆重载时桥体最低点仍能轻松通过。对零部件寿命和系统冗余提出更高级别要求。低速大扭矩和多挡变速也非常必要,可以帮助整车能够轻松攀爬松散煤堆、山区坡路,提升在恶劣路况的动力性。简而言之,核心诉求就是“轻量化不减承载”“稳起步持续高效”以及“更可靠持久耐用”。

第二,从电驱桥价格角度,在新能源商用车之家的调研中,用户对电驱桥节能具有一定认知,但迫于市场和运价行情,更希望减少初始投入或把一次性投入降至最低。电驱桥与中央驱动桥几万元的差价,用户并不清楚多久才能“省”回来,尤其是煤炭、砂石料大宗场景的低运价和低利润率,用户更注重快速回本盈利。一些用户反馈若电驱桥与中央驱动桥的差价,如果通过节能费用“算过来账”,就会考虑使用电驱桥。由于煤炭场景的终端用户对价格极其敏感,电驱桥产品在从产品性能、技术上满足适用性的同时,也要思考是否有更适合的商业模式,可以让用户愿意尝试电驱桥产品。

image.png 

第三,售后服务要同步。任何产品初入市场,与用户场景磨合出现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大宗运输激烈竞争和对价格极其敏感的背景下,用户的“容错率”会变低,这就要求与电驱桥产品、技术匹配的售后服务要同步到市场和用户。在进入市场初期。针对重点客户和市场落实快速响应、强化预防维护,针对高频起停和重载爬坡场景,定制保养方案、主动上门检测降低故障发生,以此来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总之,电驱桥要在煤炭运输场景取得更大突破,需要在产品定制化设计、价格策略、售后服务三方面协同发力,从而为电驱桥在煤炭运输场景的普及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