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电动重卡终端用户领域,有多少人认为,特来电只是做充电桩的?有多少人知道特来电现有的产品技术水准?又有多少人了解特来电铺就了怎样的充电运营网络?以及这些网将来能解决哪些痛点问题、带来什么改变?
10月31日,在青岛举办的“2026特来电技术创新发布会”上,特来电连发6款面向未来的充电网新品,这些答案也被一一揭晓。
“双碳”战略大背景下,电动重卡高速发展,渗透率快速上升,不仅在封闭场景对油车实现高度替代,还向更多运营场景拓展。作为生产资料用车,无论是在运营场景还是运距拓展上,高效补能、超长续航都是支撑其实现价值的关键要素。
而此次特来电发布的系列产品、技术,从内核到载体,无一不通过深度创新,支撑着电动重卡行业的快速转型与深度变革。
我们先从此次发布的最小单元——“充电模块”来看,作为充电桩的核心部件,充电模块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充电效率、安全性和运营效益。此次,特来电全新发布的60kW AI自学习免维护充电模块,就实现了三项突破性的技术革新:其一,充电更高效;其二,是我国首个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充电模块,从芯片到模块,完全国产化,确保了产品在供应链和长期使用上的高度稳定和可靠;其三,是全球首款AI充电模块,针对不同车型,可以自动调整最优充电模式,还可全时段监控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
这三大革新,直接达成了运能零损失、运行超功率,对于电站而言可以多赚钱,对于重卡车队而言大幅提升补能效率。
再看充电终端和超充站。10kV中压4MW一体化全矩阵超充产品,是此次特来电发布的第二款重磅新品。这款产品能给电动重卡带来哪些影响?简而言之:解决大功率充电离散化难题,十分钟满电实现补能油电同速。
电动重卡若想实现大规模渗透、长距离运输,大功率补能是“刚需”,但充电不连续、不稳定或效率降低等离散化难题势必影响运营;动辄一个小时的补能速度也是制约电动重卡长距离高效率运输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款10kV中压4MW一体化全矩阵超充产品,最多可同时带64把枪,通过搭载特来电全新功率分配架构,配合全矩阵智能调度算法,最大可实现超30%的功率利用率提升,完全解决了大功率充电过程中的离散化难题。同步搭配兆瓦级液冷终端,枪线温升降低10%,散热效率提升15%,能耗降低30%;单枪最大充电功率2MW,双枪4MW,能够实现电动重卡“十分钟满电”的高效补能。这种比肩加油的补能速度,为电动重卡在高速服务区、物流枢纽、港口码头、矿山、城市公共区域等场景的高效运营,提供了大功率补能方案。
此外,这款超充产品还将传统建站周期压缩至3-7天;充配电一体化集成设计节省占地43%以上;水电隔离与干湿分舱的结构创新,高度适用于高温高湿、高粉尘、高盐雾等恶劣工况;模块化架构设计,内置光伏、储能、V2G标准化接口还能实现“一次建设,十年适用”。无论是对站点运营商还是对自建充电设施的大规模车队而言,都达到了效率高、占地少、更安全的效果。
10kV、4MW的超充站已经够大、够快了,那还有没有更大、更快的?答案是:有。
110kV高压100MW数字化超充站,是本次特来电发布的第三款前沿产品,是行业首个实现110kV电压等级集成的超充站。它能给电动重卡带来哪些影响?商车邦的看到最直观影响有四点:大幅减少能量损耗、超灵活的建站形式、覆盖全车型全场景重卡补能需求、功能与服务一体化。
要知道在电动重卡低成本白热化竞争的当下,电损率将会成为电动重卡和充电市场竞争中的一项关键重要指标,谁的损耗更低、谁就能多盈利。这款110kV高压100MW数字化超充站的核心创新就在于,将传统变电站核心高压部分高度集成至预制舱内,让超充站可直接接入电网主干,跳过多级电压转换环节,大幅减少能量损耗。
在灵活建站方面,这款产品通过整站模块深度预制,打造“基础预制—模块吊装—即插即用”的闭环建设流程,将施工周期压缩至2-3周,还能根据场地像搭积木一样实现各种灵活形式布站,节约66%占地面积,即便场站整体搬迁,也可以将超充站“带着走”。
在全车型全场景满足上,100MW大容量矩阵可同时满足 200 辆重卡满负荷充电,兼容轻卡、重卡、矿卡等各类商用车,适配短途配送、中长途干线、矿山港口等多元运输场景。
在功能服务一体化方面,这款超充站不再局限“充电”单一功能,而是可以有效应对电网负荷波动、新能源消纳,可以说是集“新能源发电-储能-充电-电网调度”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在服务方面,特来电还会提供“设计+设备+施工+运维”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可以说,这款数字化超充站一举解决了重卡充电基础设施面临的建设难、落地慢、占地面积大、收益单一、运维低效率高成本等多重挑战,有利于电动重卡在干线物流、港口矿山等集中补能场景的加速扩张。
从中国首个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AI免维护充电模块,到单体最大功率10kV中压4MW一体化全矩阵超充产品,再到110kV高压100MW数字化超充站,特来电带给电动重卡行业的不仅是充电的“核动力引擎”,更是彻底解决电动重卡“续航焦虑”与“补能低效”两大核心痛点的精准解决方案,有利于从根本释放电动重卡运输潜力,加速重卡行业电动化转型进程。
但特来电带来的又远不止这些。此次发布会上,特来电还发布了“光储充放+车网互动+虚拟电厂深度融合的园区零碳新架构”“迈向L5级无人值守运营时代的新一代充电网数字化充电平台”以及“构建全新一代数字化建筑的新标杆新标准的超阶零碳数字建筑”三款重磅充电网新品,铺就了囊括公交、公共、小区、园区、物流“五张充电网”在内的超级充电网。
在这一张张充电网中,未来,包括电动重卡在内的电动汽车、补能站,将不再只局限于终端充电环节;车辆不再受制于只能通过“谷电补能”赚取辛苦钱,“油电差价”也将不再是电动汽车竞争的唯一利器,充电场站竞争也不必只盯着服务费硬扛……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场站,都能发掘出更加丰富的盈利途径和生存方式。
那么,在你的理解中,未来的重卡补能会是什么样的形态和场景?商车邦认为,通过此次特来电的发布,至少有两点是明确的:其一,特来电强大的、全链路的充电网络生态布局以及运营能力,将为电动重卡行业的深度发展,提供多种形态的、从始至终的、闭环服务能力和托底保障能力;其二,给行业展现了未来电动汽车在整个充电运营网络中角色转化的多种可能性,或许未来电动重卡也不仅仅只作为运输工具,它也可能同时是移动储能单元、充放电设施等多种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特来电此次发布的产品、技术都是几年前就已经储备研发并落地的。很多人会好奇,特来电现在的产品、技术研发已经到了什么高度?对此,活动现场并未释放更多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特来电将会有更多颠覆行业认知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逐步走向台前,持续引领充电行业并影响电动重卡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我要评论
登录 后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