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纯电动轻卡的里程焦虑,混合动力和增程式就成为最佳解决方案。两种车型都有发动机、电机、电池、电控,并且在总布置方式上非常相似(发动机依然在原有柴油卡车的位置),所以很多用户分不清混合动力和增程式。假设同样是总重4.5吨的轻卡,两者在原理和控制策略上有什么差异?各自应用的场景侧重在哪里?混合动力和增程式,谁会是未来发展的潮流?

image.png

混合动力轻卡

image.png

增程式轻卡

商车邦近期研究和报道了多款混合动力和增程式轻卡,从设计原理、控制策略、应用场景、TCO、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第一,设计原理

混合动力就是在原有柴油轻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电机,在车辆起步、加速、爬坡时“助一臂之力”。另外在拥挤路段走走停停、低速行驶时则可以关闭发动机,只用电机进行驱动节省燃油;增程式则恰恰相反,是在现有纯电动轻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增程器,其实就是一个小排量发动机来驱动一台发电机,在动力电池电量下降到某个限值时进行充电,柴油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辆,因此不需要考虑车辆行驶的工况,可始终以最高效转速和扭矩驱动发电机,以达到最佳的节油效果。虽然两款车型都有发动机、电机、电池、电控,发动机依然还布置在驾驶室下方,但是两者设计原理完全不一样。

混合动力通常分为P0、P1、P2、P3、P4五种方案,是指电动机相对于发动机的安装相对位置。P0指电机位于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上,在原有发电机的位置,通过皮带驱动发动机曲轴,最大的缺点是无法传递较大的扭矩,更不能直接驱动车辆行驶,只能在特殊工况下略微降低油耗,因此不会成为商用车的主流;P1是指电机位于发动机飞轮壳位置,在离合器之前。电机转子与发动机曲轴刚性连接,发挥了发动机飞轮的作用,只能在发动机运转的情况下工作,也无法直接驱动车辆前进,因此P1方案必须配合P3或P4方案共同使用;P2是指电机位于离合器与变速箱之间,直接使用飞轮壳和变速箱外壳的连接法兰,无需对现有发动机和变速箱进行改动,可实现模块化设计和安装,因此国内外90%混合动力商用车都采用这种方案;P3是指电机位于变速箱后端,电机的特性是在低转速时扭矩很大,电机连接传动轴可实现高效纯电驱动,能量回收效率更高;P4是指电机安装在驱动桥上,结构紧凑传动效率更高。但是驱动桥要同时接收传动轴(转速低、扭矩大)和电机(转速高、扭矩小)的两种动力,动力耦合是最大难点,不适用于前置后驱卡车,仅适合前置前驱的轿车、VAN类车型(发动机驱动前桥,电机驱动后桥)。

图片1.png

混合动力技术方案示意图

第二,控制策略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司机踩油门控制的零部件不一样。混合动力以柴油发动机驱动为主、电能为辅,司机踩油门控制的是发动机,电机在不同工况下按照标定程序进行动力输出。在发动机关闭后,油门成为“电门”控制动力电池输出;增程式本身就是纯电动,司机踩油门控制动力电池输出从而决定车辆速度,发动机启动和关闭是根据动力电池电量自动决定。

混合动力的控制策略为:工况1,在起步、加速、爬坡时,两种动力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克服发动机动力不足的问题;工况2,在达到车辆的经济时速后,仅由发动机进行驱动;工况3,在堵车时走走停停、低速行驶时,仅由电机进行驱动;工况4,车辆在匀速下坡、刹车减速时,电机可以转换为发电机进行能量回收。

增程式的控制策略为:1,动力电池电量下降到某个比例(过度放电会影响电池使用寿命,通常为30%左右),增程器自动开始工作为动力电池充电;2,动力电池电量达到90%时,增程器自动关闭(90%—100%充电时间会大幅延长,使用增程器不经济);3,车辆在匀速下坡、刹车减速时进行能量回收(某些车型没有这个功能)。

第三,应用场景

虽然两者都是解决了纯电动轻卡的里程焦虑问题,但是其应用场景略有不同。

混合动力侧重解决传统柴油卡车取得新能源路权优惠的问题,在续航里程上可超过1000km,适用于传统柴油轻卡大多数的场景工况。由于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行驶,满载4.5吨行驶速度可超过90km/h,时效性比增程式略高。并且可以进行能量回收更适合于山区丘陵路况,节油率能达到25%—30%。

增程式侧重解决纯电动轻卡的里程焦虑问题,目前100度电的纯电动轻卡仅能续航260-280公里,并且在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下降后续航里程大幅缩短,再加上驾驶室取暖用电,则续航里程仅为140公里左右。增程式轻卡更适合日行驶200—300公里的城市配送。另外对于上装需要持续电源的专用车(例如冷藏车),增程式相对于混合动力更具备优势。

第四,TCO

目前动力电池的成本价格大致为每度电1100元,商用车动力电池PACK的能量密度是110Wh/Kg左右,100度电的纯电动轻卡,其动力电池的成本为11万元,重量为910kg。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的整车购置价格关键要取决于动力电池容量。混合动力只需要电机在某些工况“助一臂之力”,动力电池容量选择15—20度电即可;而增程式则需要动力电池驱动车辆高速行驶,则容量是纯电动轻卡的一半以上,则选择50—60度电。目前100度电的纯电动轻卡(厢式货箱)价格大致在18万元,整备质量为3.1吨;混合动力轻卡价格为16万元,整备质量为2.9吨;增程式轻卡的价格为21万元,整备质量为3.1吨。由此可见,在购置成本方面混合动力更具备优势。

在日常使用成本方面,由于应用场景不同,每日、每年的行驶里程相差很大,因此不能进行直接对比。混合动力与传统柴油轻卡进行对比,按照每日行驶日行驶300公里、每年出勤300天进行计算,年行驶里程9万公里,每年可省柴油成本2.4万元左右,一年半即可将弥补购买差价;增程式与纯电动轻卡进行对比,增程式50度电如果在充电桩充电,两者价格一致,如果在夜晚波谷期进行慢充,则每度电0.5元,折算使用成本为0.21元/km。另外50度电是由增程器发电,约为0.7元/km,而大功率快充的价格为0.62元/km。由于解决了纯电动轻卡的里程焦虑问题,额外行驶里程的收益会弥补这个差价。在日常使用成本方面,增程式比混合动力轻卡略低,关键在于充电方式和价格。

第五,发展前景

混合动力与增程式轻卡谁更好,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两者在设计原理、控制策略、应用场景完全不同,两者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不存在“谁将取代谁”的问题。中国新能源商用车采用了多能源、多技术路径发展战略,只要选对了使用场景,混合动力和增程式轻卡都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