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国内新能源轻卡市场的重要风向标之一,在新能源商用车之家对该区域市场的历次调研中,更多的聚焦于车辆本身的产品技术以及充电站配套痛点等层面,而本次调研则聚焦于北京新能源轻卡市场的销售端、运营端和租赁端层面,以期为大家呈现出一个尽量全面、客观的最新市场情况。

1.png

销售端:燃油车逆袭新能源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纯电轻卡的销量用某品牌一级经销商的话来形容:“原来是一天卖几台,现在是几天卖一台”,而且这个销量并不仅仅是个例,而变成了一种近似普遍的现象。

不仅如此,新能源商用车之家在走访一些售卖多品牌的二级经销网络时发现,早先的库存纯电轻卡近期变得很难核销,反而是新购入的一大批传统燃油蓝牌轻卡,购买电话是应接不暇。某二级经销商表示,“去年纯电轻卡和传统燃油轻卡的售卖比还能达到6:4,而现在可以说已经到五五开了,甚至到了四六开的惨淡程度,我们现在不得不开始又大批引入传统燃油车了,要不真卖不动。”那造成这般市场反差又是何种原因呢?

众所周知,2022年12月31日,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不过北京作为纯电轻卡的先行示范城市之一,在2022年先后发布了“注销一辆,新增一辆”的政策,目的是让柴油车总量停止增长。并于同年五月明确“办理货车通行证的4.5吨以下物流配送车辆(不含危险品运输车辆、冷链运输车辆)100%为新能源汽车”等政策,这让北京市的纯电轻卡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不过到了2024年,虽然北京发布了《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等框架性计划,但始终还没有将方案实打实的落地,对于政策和路权没有新的激励,成为近段时间纯电轻卡增量持续萎缩的根本所在。

运营端:使用痛点发生新变化

在新能源商用车之家曾经发表的《纯电轻卡市场调研:除续航外,用户还有这些焦虑》《北京纯电轻卡冬季使用痛点大调查》等系列文章中,曾经列举过北京市场纯电轻卡使用中的一些痛点问题,比如续航、充电以及刹车等等。而随着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所暴露的车辆本身以外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据新能源商用车之家最近一段时间的调查,纯电轻卡的保险费率和维修成本成了市场的焦点。调查发现,有的纯电轻卡车辆保费一度从1万多元飙升至3万多元,这让许多准备购入纯电轻卡的用户望而却步。

究其原因,随着纯电轻卡车型体量的增长,在用户驾驶习惯、维修成本和定损标准等方面与传统燃油车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以致其出险频率、案均赔款显著高于燃油车。比如在车辆成本构成层面,“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成本可占整车的50%左右,当车辆出现电池事故或者故障维修时,通常采用的是更换整个电池包而非维修的做法。当“以换代修”成为主流选择,导致新能源轻卡的零配件成本、人工维修成本大幅提高,显著拉升了保险赔付金额及后期维保费用。

租赁端:退租潮暗流涌动

也正是由于购置成本相对于燃油车近乎一倍的增加,以及未来更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使然,为了享有比油车更低的充电成本,许多用户选择了使用纯电轻卡的新模式:租赁模式。

不过新能源商用车之家从去年年末的调查就已经发现,类似针对C端个人的租车业务并不稳定,某纯电轻卡销售公司的销售人员吐槽道,“原本2023年从公司买的一台车租了出去,不过由于市场行情不好,对方仅从2023年8月租到11月就退租了,现在只能把车开回来自己来跑,以便收回一些成本。”

在走访中一些租赁公司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表示,“最近由于市场行情不是很好,租金又比较高,真正长期稳定的租赁客源还是成规模化需要路权的B端物流公司比较多,还有一些长期有稳定货源的小散承包户,而利用平台找货源的小散用户退租率相对很高,好多尝试几个月就不租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发现,平台类用户中占比更多的老司机又选择了开回传统燃油车,更多地选择在北京主城区以外从事城配或京津冀之间的城际货物运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与其参与利润不大,竞争白热化的主城区运输,还不如另辟蹊径进行差异化经营。”而一些刚入行的个体新司机则干脆退出了纯电轻卡货运市场。

2.png

综合近段时间从销售端到运营端以及租赁端的北京纯电轻卡市场走访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路权激励等政策的萎缩,出现了燃油车回流的市场反常现象,这需要商用车企、政府部门以及产业链各方加以重视,以推动北京纯电轻卡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不是让市场再次回归到传统燃油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