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重卡跑长途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补能网络、二是运营经济性、三是运力稳定性。商车邦在对电动重卡市场的跟踪观察中发现,市场端在电动重卡向长途干线领域切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需求。这些变化与需求将会带来哪些影响和启示?

image.png 

电池租金不断下降,换电成本趋近于充电

制约电动重卡跑长途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补能网络的支撑程度,包括充电站和换电站。由于充电时间长会影响车辆运行效率,所以电动重卡跑长途更加理想的补能方式应该是换电。

不考虑换电站的投建成本,单从用户使用角度来看,决定换电站能否在干线被广泛使用的又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换电服务费,另一个是电池租金。

据商车邦调研信息显示,以山西临汾市场的282度电池为例,其月租金从初始的7000元左右掉到去年8月的5500元,今年再次降至5000元左右;其余大电量电池租金也在逐年、半年、季度下调。整体租金下降幅度在700元/年左右。有业内人士判断,“电池租金会继续呈下调趋势,282度电池的月租金可能会落在4300-4400元”。

电池租金的逐年降低,进一步削减了“车电分离”用户的用车成本;同时,换电补能模式的一个隐形优势“以换代修”也会凸显,用户端将不会涉及因为电池问题耽误运营和维保费用的支出。这些将有利于换电车型被更多用户所接受。

除了电池租金外,换电比充电服务费贵一直也是电卡用户心中的“成见”。

据商车邦了解,其实充电与换电的基础电价部分是一致的,区别就在于服务费。而换电服务费高峰期曾一度达到过0.7元/度电以上,到去年降至0.4-0.5元。从市场整体来看,换电服务费始终高于充电服务费,这也是为何很多车队用户更青睐于充电补能的原因之一。

商车邦获取到的最新信息显示,目前山西某地常态化换电服务费仅比充电高出0.05元,这对于追求高效运营的干线运输用户而言无疑是较大利好,也为干线物流电动化转型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补能支撑。

商车邦认为,电池租金不断下降,换电成本趋近于充电成本,这些变化直接降低了电动重卡跑干线的补能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将对电动重卡切入长途干线物流场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image.png 

对货源能否支撑要进行充分评估

影响电动重卡跑干线的除了补能便利性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货源稳定性,这就关乎到对线路的正确且充分的评估。

商车邦了解到,目前有些车队已经通过高效调度让车辆最大化使用谷电和平电补能;后期又通过引入换电站,以充换结合的方式补足干线运输的补能站点,理论上已经具备了相对经济、高效运营的条件,但却仍然面临运营压力,原因就在于货源的稳定性。

山西某车队早期通过运营电动重卡倒短运输获得较好盈利,为了继续提升盈利能力,选取了一条干线进行大宗资源运输。这条线路本身的确有货源支撑但却不够充足,在该车队运营一段时间后,回程货源又变得极其不稳定,甚至出现没有回货的情况,导致其使用电动重卡跑干线的计划暂时“停摆”。

所以,这里也做出提醒,车队在评估干线使用电动重卡时,不仅要考虑补能设施的布局,还需深入分析货源的稳定性和市场需求,做出综合评估,来确保运营计划的可行性,有效应对货源波动带来的运营风险。

商车邦了解到,目前一些大型能源服务商也在对电动重卡跑干线进行不断验证。在已有补能方式能跑通、客户发货量够支撑的前提下,正在充分测算电卡运营经济性,并把影响经济性的时间因素、效率因素等进行摸底、优化。

除此之外,商车邦认为,除了一些货量充足、补能便利的大宗资源干线外,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之间的高频干线运输也非常适合电动重卡,尤其是在传统大宗货运需求增速放缓,电商快递等物流需求年均增速超过15%的背景下,这些线路将会成为电动重卡下一个主要突破的运营场景。

以上这些调研信息,一方面说明电动重卡跑干线的补能网络越来越完善,尤其是更适合干线高效运输的换电补能方式具备了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也提醒一些车队,在准备切入电动重卡干线运营时需要做好多方验证,以降低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