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远程星瀚G醇氢电动牵引车与星际U11M醇氢电动城际客车在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呼和浩特工厂下线。活动现场,远程与当地用户签署共计270台醇氢重卡、客车产品订单,并交付醇氢重卡、轻卡产品。这标志着远程醇氢电动在我国北方最大寒区市场——内蒙古全面开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也是远程醇氢电动“向北战役”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醇氢电动更适合内蒙古资源优势与用车场景
作为能源核心产区,内蒙古素有“塞外煤海”的美称,天然具备了甲醇产量大、发展潜力大、使用成本低的资源禀赋,在液态新能源醇氢电动的推广应用方面也比氢、电等能源更具优势。可以说,内蒙古的资源禀赋与醇氢电动天然契合,可以使当地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从技术路线角度来看,醇氢电动也更加契合内蒙古实际应用场景。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15.7%突破至22.8%,但内蒙古的渗透率却只有9.8%,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内蒙古位于边疆高寒地区,受低温影响,冬季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衰减严重;其二,内蒙古幅员辽阔,无论是城际还是省际运输,纯电车型很难满足续航要求,若一味增加电池容量则会增加采购成本且造成亏吨问题,若中途频繁补能又会降低运营效率。
远程醇氢电动技术路线,通过甲醇与高效增程器耦合高效发电驱动车辆,克服了纯电动车辆在中长途运输场景下续航里程不足、冬季气温低导致的衰减问题;并且无需高度依赖充电桩,具备长续航、高可靠性、优异低温流动性和对极端环境的高适应性;相比氢能重卡,醇氢电动产品则具备能源储运更便捷安全、燃料使用成本更低等优势。所以,醇氢电动是比纯电和氢能更加适合内蒙古资源禀赋、地域特征和应用场景的最优技术路线。
内蒙古已经形成醇氢电动完整生态闭环
在政策环境方面,2024年,远程与呼和浩特签署醇氢电动商用车项目合作协议,以醇氢动力推广应用为中心,促进当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自签约以来,呼和浩特已出台支持文件,明确提出在全市加快推广甲醇汽车以及甲醇加注设施的改建工作:同年9月,当地政府提出有计划、分步骤在全市推广甲醇汽车,计划到2026年底推广甲醇汽车4000辆,加注站50座以上。
在生态建设方面,甲醇供给是保障醇氢电动产品使用的前提。在甲醇加注端,呼和浩特先后发文完善当地甲醇加注点网络。将现有加油站改造甲醇加注站费用仅需5万-10万元,远低于建设加氢站、换电站、快充站成本;当前,呼和浩特已建成多座甲醇加注站点并陆续投入运营,同时,远程提供的灵活加注解决方案也已在当地落地。
除了市场引导和加注保障方面的政策支撑外,远程呼和浩特工厂不仅具备醇氢电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能力,还具备能源加注体系建设、运力平台建设等综合能力,为远程醇氢电动产品加速进入内蒙古市场提供锚点。
可以说,无论从政策环境还是生态建设上,内蒙古已经形成了以应用为核心的完整闭环,这为该地区大规模商业化运营醇氢电动产品提供了强大支撑。
醇氢电动加速内蒙古交通运输绿色转型
从目前已经验证的应用数据来看,醇氢电动产品比国六柴油车PM污染物排放降低98%、一氧化碳降低88%、氮氧化物下降82%,燃料成本降低32%-45%。醇氢电动重卡冬季满醇可跑1500公里,呼和浩特当地用户规模化运营车队仅燃料成本一年就可节约300万元;在今年哈尔滨亚冬会上,远程醇氢电动产品在严寒、高频运营场景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
在本次活动现场,远程醇氢电动自卸车、轻卡、专用车产品也同步亮相,可以实现对呼和浩特城际物流、冷链运输、市政商砼等全场景覆盖。
商车邦认为,随着远程醇氢电动产品在呼和浩特下线,以及车辆陆续批量投放市场应用,将会对内蒙古交通运输绿色转型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标志着远程“向北向醇”战役再下一城。
我要评论
登录 后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