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商车邦在调研走访河南市场时,发现国道两旁已经出现了多家“电动重卡超充站”。从普通充电站到超充站,这种市场现象反映出电动重卡终端用户怎样的需求变化趋势;用户端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观点;市场前景如何?

image.png 

商车邦在接触电动重卡补能市场过程中,感受到这一市场潜移默化的变迁及给用户市场带来影响。

尤其是在唐山、石家庄这些电动重卡市场起量较早、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区域市场,电动重卡配套的充电补能设施也在经历从普通桩到大功率充电桩,从大功率充电桩进一步升级为超充桩、兆瓦超充桩的进程。

调研信息显示,从2021年电动重卡市场上量初期至今,电动重卡充电桩市场正在经历从240kW风冷、400kW风冷、600kW液冷、1MW+液冷的发展历程;枪端电流逐渐提升至600A、800A,甚至2000A、4000A的产品也已面世;充电时长由动辄90多分钟,可以缩短到“油电同速”的补能时间;充电场站日均服务能力和电车车队运营效率也在同步大幅提升。

image.png 

目前市场上无论是车队自建还是三方运营的充电场站,主要为普通快充,单枪在250A—300A、400A,双枪快充总功率通常在300-400kW左右,1小时左右的充电时长仍然是主流,而对于上述电动重卡充电站在功率和电流上的快速提升演进,相关各方从自身运营角度也给出各自看法。

首先是充电站运营商。若运营商角色较单一,不涉及重卡经销、货源、运力、重卡服务等其他业务板块,或在所有业务板块中,更侧重充电运营,则这部分运营商更加倾向于大功率、大电流设备的更新,往往也会先于当前市场需求下场液冷超充,他们看好重卡快速充电补能前景,希望通过提前入场获得市场先机。调研信息显示,目前充电桩运营商,已经陆续入场单枪800A液冷超充及以上快速补能设备。

终端车队用户。对充电补能的需求主要聚焦两点,一是经济性,二是效率高。尤其电动重卡市场发展初期,一个多小时的充电时长一度成为电卡车队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掣肘;随着货源不稳等多重因素作用,车队对补能成本敏感度逐渐升高,对补能时效反而要求不明显,部分车队认为,若货运市场持续不足,叠加现有电池的充电倍率等问题,快速补能并不能给车队带来明显效益提升;一些车队还发现随着充电电压逐渐走高,高电压能否向下兼容低电压也是个问题,这将影响车队以前建设和购买的充电桩与电车的使用;部分车队认为即便是已经投入市场的一些所谓“超充桩”,其实也只能达到1C左右的充电速度,只能叫大功率充电桩,但价格却更高,兆瓦超充则更加昂贵。

不过也有车队认为,随着竞争加剧,车队需要多拉快跑盈利的本质不会变,司机也需要按趟赚钱,所以对快速补能需求趋势仍然是确定的。

image.png 

以上,可以看出在市场端,补能升级可能仍然要面临产品技术现状、快速补能设施落地经济性、用户对运营效率的实际需求等多方面的拉锯。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和市场的共同沉淀。

同时,商车邦整理行业信息也发现,目前在整个快充网络中,120kW以上的大功率快充占比只占30%甚至以下;2025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改委等四部门在发布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中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250kW)力争超过10万台,重点覆盖重卡、物流、高速干线等场景;广州、深圳、重庆等都在大力建设“超充之城”“超充之都”……可以预见,大功率超充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