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gaigai小.jpg

近期,商车邦在对电动重卡市场走访调研中发现两大趋势:一是车辆带电量加速升级,400度电成为主流,600度电进入市场;二是终端用户在探索运距拓展,使用场景从资源倒短向中长途加快渗透。据此商车邦判断,在这两大趋势带动下,电动重卡将开始新一轮技术升级,作为整车最关键的动力装置,电驱桥有望迎来市场爆发期。

为何能得出上述结论?其逻辑比较简单:用户要突破长途干线场景,就需要采用大电量、低能耗、长续航的电动重卡,而整车要想实现上述性能,电驱桥就成为了必然选择。本文中,商车邦将从电动重卡市场发展、市场终端需求、电驱桥产品特点等角度对此进行综合分析。

电动重卡行业发展需要电驱桥

先来回顾一下国内电动重卡发展的整体历程。以2023年为分水岭,可分为技术探索期和市场突破期,接下来即将进入全面市场化应用阶段。

第一阶段:在2023年之前,受电池、补能、成本等各种条件限制,电动重卡处于技术探索期。产品以中央驱动产品为主,其整车构型接近传统燃油车,多采用后背式282度电池、传统变速箱+低速电机组成的中央电驱动系统。应用场景以场站倒短为主,主要依靠补贴+路权政策驱动;

第二阶段:从2023年开始,电动重卡进入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发展期。其能耗带来的TCO优势开始显现,应用场景得到快速拓展,市场渗透率从6%提升至2024年的14%,再到今年上半年的22%。整车呈现油改电+全新平台产品百花齐放的局面,电池电量不断升级,后背+底置技术并行,中央电驱动技术开始采用双电机、中高速电机方案,电驱桥产品完成市场导入;

第三阶段:预计2026年后,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取代政策刺激,电动重卡将进入市场化普及阶段,其竞争将更集中地体现在全生命周期成本(TCO)上。应用场景将从中短途资源型运输为主,向更长运距的场景拓展。整车将从油改电向全新平台过渡,大电量电池包+底置电池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在大电量、底部换电、轻量化、低能耗等各种因素拉动下,电驱桥将成为主流驱动方式。

目前,电驱桥在国内电动重卡市场中的占比还相对较低,其在电动重型牵引车中的渗透率不足5%,在整个重型商用车中的占比仅为3%;但是,随着电动重卡的技术升级,2026年电驱桥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0%以上。据悉,这一乐观判断已成行业共识,除博世等头部零部件企业外,包括解放、重汽在内的国内主流重卡企业也都在积极布局电驱桥产品。

image.png 

博世在中国市场推出的重型电驱桥产品

从当前市场应用场景来看,国内超过90%的电动牵引车仍集中在大宗物资倒短场景,但近期涌现的底部换电、超充、大电量、氢燃料电池等新技术方案,均瞄准了长续航牵引车在长途干线场景的应用。因此,随着长续航电动重卡迎来市场爆发期,电驱桥将成为这类产品的“刚需”和“标配”。

电驱桥将助力电动重卡整车迭代升级

从电驱桥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了整车与零部件深度协同的良好态势。例如博世基于对新能源重卡在长途应用场景的前瞻判断,从2021年就启动了电驱桥产品的开发,其电机源引于欧洲成熟平台,整桥针对于中国商用车的载荷进行加强设计,并进行本土化开发验证,已在中国市场的多款整车上得到应用。

从新能源重卡整车技术升级角度,商车邦认为,电驱桥与动力电池一样,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02改.png 电驱桥拥有体积小、自重轻、效率高等三大优势

首先,电驱桥带来的最大价值就是改变了电动重卡的传统布置方式。整车可以充分利用车架内部空间,将电池布置在底部,解决了现有后背式方案的电量瓶颈问题。同时,相比后背式设计,预留了驾驶室发生碰撞时的后移空间,有效提升了整车被动安全,也降低了整车重心高度,提升车辆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

电驱桥的另一个优势是自重轻。其取消了传动轴等装置,采用的变速箱挡位少、体积小,有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这对于电动重卡尤为重要。目前,“亏吨”仍然是电动重卡应用的主要痛点,通过应用电驱桥,就可以有效缓解这一行业发展痛点。

传动效率高、能耗损失小是电驱桥的第三大优势。因为其结构简单,自重更轻,可以有效降低整车电耗。据博世相关实测数据显示,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对比中央电驱动,搭载电驱桥的整车电耗可以降低10%-15%。随着用户对能耗成本更加重视,以及电动重卡年运营里程不断增加,这一优势将会成为电驱桥加速市场化应用的主要驱动力。

距离全面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一项创新技术在推广初期都会面临着一些共性难题,比如说场景适配性、成本因素等。国内电动重卡目前主要应用在资源型、工程类运输等领域,工况相对复杂恶劣,对电驱桥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策略都带来了很大挑战。据悉,针对这一现状,博世根据国内电动重卡工况特点,对电驱桥软硬件进行持续迭代升级,目前可以满足山区、平原、国道、高速、标载、重载等各种场景需求。

关于成本问题,由于电驱桥还处于规模化应用初期,随着装车率持续提升,其整体成本必然会逐步下降。同时,基于商用车的生产资料属性,除了要考虑采购成本,更要看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如果整车年行驶里程超过15万公里,电驱桥凭借低自重和节电优势,很快就能弥补采购差价。实际上对于商用车用户而言,更关注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而不仅仅是初始购置成本,这就是为何一些高效物流车队会采购售价百万元以上欧洲品牌重卡的主要原因。

image.png 

重型电驱桥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商车邦认为,行业对于重型电驱桥的发展前景判断,也可以参考其他相关历史经验,例如重型AMT在国内从不被接受到全面标配,轻型电驱桥在电动轻卡市场的快速普及,等等。总之,电驱桥正在为电动重卡的规模化落地铺平道路。未来,市场的成熟与时间的积累将共同见证这一转变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