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对待关乎安全的超载现象处罚是非常严厉的,不仅日本对卡车载重的限值极低,如果超载车辆一经被发现查处,将立即扣留并责令替换其他车辆进行运输。在罚款方面,日本实行的是“一超三罚”的制度,开车的司机不仅要受罚,连这趟货的货主、司机所在车队也要一起受罚。大型和中型卡车超载50%以下,处罚款3万日元(约1600元人民币);超过50%-100%,罚款4万日元(约2200元人民币)。日本卡车司机的月薪在25万日元左右(约1.4万元人民币),一次超载罚3万-4万日元也不是个小数目。

其实不光是超载,与欧洲更多地利用先进的电子安全技术提升安全性有所不同,日本卡车对于安全方面的规范化细节设计更加重视,用更加经济的手段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达到提升安全性的目的。对此,利用之前走访日本的机会,笔者对日本街边的卡车安全细节进行了一番深入观察和探究。

卡车篷布非常重要

卡车篷布是一种防水材料,高强度、具有良好柔韧性。通常在篷布角部或边缘有坚固的索环,以方便用来穿绳索捆绑、悬挂或覆盖。捆扎严实、牢固后的篷布,能紧紧包裹住货物,防止货物在运输途中出现位移,发生遗洒、随风飘飞等情况,不仅实用而且更加美观。但在我国货运行业中,是否使用随车携带的篷布覆盖车体,驾驶人通常会根据运载货物品种、路程长远、天气等综合因素决定,多仅作为防雨布使用。

我国卡车篷布使用率低、随意性比较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对于必须使用卡车篷布覆盖载运物并无明确规定,发生机动车货物脱落、遗洒等后果时属于违法行为,但关于卡车篷布的使用并未有强制性要求。同时,遗洒行为具有发现难的特性,查处率极低,即便发现,处罚也较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规定,处以200元罚款并做不记分处理。

image.png 

不过在日本,卡车篷布则有较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在普通卡车、仓栅式卡车、平板卡车、自卸卡车、挂车等车型载货部位裸露运载货物时,必须要使用篷布遮盖,如果没有使用篷布,一经发现会遭到和超载类似的严厉处罚。

image.png 

笔者实地观察日本街边的卡车时发现,小到微型卡车大到牵引挂车,在运载货物时都会有篷布进行遮盖。而且篷布都会按照标准成卷放置在车辆特别设置的专用槽架里边,有的较大型车辆,由于整体覆盖面积大,甚至需要通过卡车驾驶舱外围特设的专用梯才能到达取用位置。

双窗副驾驶车门安装灯带

image.png 

众所周知,由于卡车驾驶位较高,因此很容易在挡风玻璃下方和副驾驶车门处存在盲区。为了减小副驾驶车门外的视觉盲区,很多卡车厂商通常会采用大尺寸,加大向下开口的副驾驶门玻璃设计。而日本人在这一点上做得更为极致,其很多中、重型车辆为了避免副驾驶车门处盲区过大,会采用全通透式的双窗副驾驶车门设计。笔者在实地观察中发现,有的卡车甚至在下窗位置增置了灯带,尤其是在晚间,更加方便查看观察窗外边的情况。

image.png 

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副驾驶侧的视觉死角,降低了事故隐患,因此就无需强制在副驾驶车门上方安装盲区镜了。不得不说,日本人根据自身的道路特点,在这种注重经济性、耐用度的实用小发明上还是非常独到的。

侧防护的“变态”设计

image.png 

笔者同时也实地观察了日本卡车的防钻梁设计,后梁的结构设计与我国的结构形式类似,大多为“两纵一横“的布置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发现,日本卡车的主梁结构偏粗,与国内企业普遍在此设计上大多应付偷工减料有所不同,日本卡车在后梁质量上明显更好。由于日本卡车不存在箱柜超长等情况,后梁可以真正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image.png 

在侧防护装置的设计上,日本卡车考虑得更加周全,许多卡车通过三道以上的多道梁架设计,把整个侧面下部空隙完整地包裹了起来,其实这种设计更多的不是防止车辆的钻入,而是当大型货运车辆转弯时,由于内轮差的原因,有效降低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被卷入车底而造成死亡事故发生的概率。

image.png 

不仅是后、侧防钻梁进行了安全等级更高的特别设计,笔者还在实地探访中发现,在危化品卡车、大型拖车等特种车辆的前部也进行了加强设计,还用黄黑双色漆面进行了更加醒目的喷涂,这种坚固和醒目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少迎面撞击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卡车安全设计方面,笔者认为,国内卡车除了学习欧洲的做法,大量应用先进的电子安全配置之外,也应该借鉴日本这种经济实用的安全防护经验和规范,在不过多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让我们的卡车能变得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