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火爆的销量使得电动重卡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来自各方的各种乐观预测和论调层出不穷。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市场疯狂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冷静。
可以确定的是,电动化已经成为重卡行业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但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如果仍然延续传统重卡的思维和打法,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重新回到传统重卡竞争的老路上。
在商车邦专注电动重卡领域报道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用户端的实际使用场景入手,逐步延伸到产品、技术、营销、服务、补能等整个产业链。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虽然车辆的能源类型和产业链发生了根本改变,但对于电动重卡的认知,各方仍然还在延续着传统重卡的思维。用户买车的时候最看重的是价格,用车的时候只注意到了能耗差价;整车厂商生产的产品主要为油改电,卖车的策略是继续卷价格;充换电补能网络野蛮生长,竞争的焦点最终也落脚在度电价格上。长此以往,即便是全面进入电动化时代,重卡市场的生态环境也不会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商车邦认为,必须要摒弃传统重卡竞争模式,用生态思维去参与电动重卡市场的建设,才能真正抓住重卡电动化带来的新价值和新机遇。
从用户端而言,采购电动重卡绝不仅仅是买入一台车,可能还涉及到把“加油站”搬回家;在车辆运营过程中,要真正发挥能耗成本优势,不仅取决于车辆自身的能耗水平,更考验对于车辆的调度和管理水平。因此,电动重卡的用户在采购和运营车辆过程中,要把车辆放到线路、补能、服务、二手车流通等生态网络和全生命周期中综合考虑,而不是简单只看车辆采购价格和油电差价。
对于重卡企业而言,在进入到电动重卡新赛道,如何正确看待市场、同行以及其他产业链伙伴的关系,将会对电动重卡行业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最近几年,传统重卡市场之所以陷入低谷,表面上看是需求不足导致,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个市场的生态遭受了重创。以低质低价为竞争手段,以追求销量为唯一目标,最终导致了市场出现了严重的透支,生态链上的各方都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
如今,我们需要去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看待由数十万上百万用户所构成的重卡市场。如果把他们看作一座矿产,当里面的资源被开采一空之后,这个矿就将成为一片废墟;如果把他们看作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保护好这片土地的生态,让它的养分不会流失,通过精耕细作,就能有源源不断的收获。
在尊重用户和市场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同行和生态链伙伴,要从零和博弈转向共赢思维。因为与传统重卡的能源类型和技术路线完全不同,电动重卡需要重构新的生态链,这不是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就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三电产品的开发、补能网络的建设、商业模式的创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方的参与,包括原有的竞争对手。在这方面,欧洲重卡行业已经做出了积极尝试,作为直接竞争对手的戴姆勒卡车、传拓集团、沃尔沃集团,三方合资成立了一家名为Milence的充电网络公司,以解决欧洲市场电动重卡推广面临的补能难题。而对于供应链、生态链上的其他参与者,也不能再走互联网巨头“寸草不生”的成长之路,这样才能让电动重卡的生态系统保持多样性,其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才会越强。
总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目前高速增长的电动重卡仍然属于新生事物,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继续健康成长;电动重卡的这条新赛道足够宽也足够长,只有生态共赢,才能行稳致远。
我要评论
登录 后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