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近期,商车邦在调研电动重卡充电市场时发现:大部分用户不知道电动重卡充电时有“电损”,以为像加柴油一样没有损耗。而且,电损大多是由用户承担,例如,按照电表显示的电量进行计费,电表显示充电300kWh,实际充了275kWh,但是必须按照300kWh交充电费用。

假设电动重卡年行驶15万公里,每公里电耗1.6kWh(满载国道行驶),一年充电需要24万kWh,如果电损率在8%—10%,则充电时的损耗是1.8—2.2kWh,按照平均电价0.9元/kWh计算,则每年电损的费用高达1.6万—2万元。那么,电损是如何产生的?哪一种计价方式更合理?充电站、电动重卡企业、电池企业是否应该主动公布电损率?围绕这些问题,商车邦在本文中进行了相关分析。

image.png 

某品牌电动重卡在双枪充电

造成电损的原因

由于电线、电器元件都有电阻,当电流通过时必然会产生热量,从而消耗一定比例的电能,这就是电损。电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例如超高压电力输送的电损率为5%。从整体运营的角度来讲,所有的电损都已经折算到电价的成本当中,最终还是由终端客户买单。

电动重卡在充电时影响电损率的因素主要有:

1、充电桩的性能。商车邦在参加某展会时,深入了解多个品牌、多种型号的充电桩性能。以目前主流的360kW充电桩为例,高端品牌的价格高达8万元左右,而低端品牌的价格在4万元左右,两者相差了一倍。根据厂家技术人员介绍:高端和低端产品最大的差异是电损率、可靠性、耐久性等,在核心零部件的用料上相差很大,这直接决定了电损率。

image.png 

 电动重卡大功率充电桩

2、动力电池充电性能。动力电池有400V、600V、800V等多种电压,之前许多电动重卡采用400V平台,单枪最大电流为250A,双枪充电最大电流400A,因此最大充电功率为160kW。目前一些电动重卡采用800V平台,双枪充电最大电流可达到600A,即最大充电功率为480 kW。另外,还有兆瓦超充,最大充电功率可达到1440kW。根据经验判断:相同的充电功率下,电压平台越高则电损率会降低;相同的电压平台,充电功率越大则电损率会增大。

image.png 

某品牌3.5C的动力电池充电口,最右侧是水枪插口

另外,电池的充电倍率有1C、2C、4C等等。以兆瓦超充为例,匹配的某品牌电池充电倍率为3.5C,则需要充电时先插入水枪,对整个电池系统进行强制水冷。根据经验判断,在相同电压平台下,电池充电倍率越高,充电功率越大,充电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最终导致电损率提升。

 image.png

某品牌兆瓦超充的充电枪和水枪

    3、BMS(电池管理系统)性能。BMS内部设定了充电的程序,例如:在SOC20%—80%可采用最大功率充电,以提高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在SOC80%以后逐步降低充电功率,此时会降低充电速度,有利于提升电池寿命。总之,BMS性能会直接影响电损率,并且BMS自身也在发热,需要冷却液持续降温。

电损的计算

假设电动重卡的电量为400kWh,整车仪表上显示充电SOC20%—100%,根据计算电池实际充了320kWh,而充电桩仪表的电量显示:充电350kWh。两者相减就是电损,再除以充电桩充电量就是电损率。本次充电的电损为30kWh,电损率为8.6%。建议用户在不同充电站、不同充电桩充电时,都去计算一下电损率,可作为未来选择充电站的重要依据。

哪一种计价方式更合理

从整体运营角度来讲,电损最终还是由客户来买单,即使采用电损后计价,也会将电损折算到服务费当中。商车邦在调研时听到了多方的声音。充电站企业认为:电损是由充电桩、电池、BMS三方共同决定的,如果仅仅由充电站企业承担不合理;充电用户认为:我只关心电池实际充了多少电,电损让我承担不合理;换电用户认为:我只换电池箱,就应该把两块电池箱的实际电量相减,这才是我得到的电量,电损和我没有关系。

商车邦认为:目前行业是采用电损前计价,电损直接算给用户,则充电站企业、电动重卡企业、电池企业不会主动降低电损率;反之,如果采用电损后计价,这将促使各方会主动降低电损率。商车邦判断:随着电动重卡充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未来很有可能会采用电损后计价,从而提升充电站的市场竞争力。

各方是否应主动公布电损相关数据

根据商车邦了解,一款充电桩、一款电动重卡、一款动力电池在研发时会做大量的测试,都有电损率的相关数据。目前电动重卡已经从“电车卷油车”转为“电车卷电车”,各方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纷纷宣传电池充电功率、充电倍率、充电速度等等,但是没有任何一方主动提电损率的问题。商车邦认为:用户对电损率应当有知情权,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充电站、电动重卡企业、电池企业应当主动公布电损率的相关数据,未来让电损率成为电动重卡、充电市场竞争当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对于用户来说,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电动重卡、动力电池和充电方式。如果有大量的运输任务,电动重卡每天行驶800公里以上,两个司机轮流驾驶,则建议选择高倍率电池、兆瓦超充,虽然电损率有所提升,但是节约的充电时间可以创造更多的收益,超过电损率增加的费用;如果每天行驶300公里左右,一天一充,有大量的充电时间,则没有必要选择高倍率电池、兆瓦超充。

总之,建议广大电动重卡用户要关注、统计和分析电损率,根据自己实际使用场景来选择最合适的电动重卡、动力电池、充电方式等,在运营效率和电损率之间找到平衡点。